十三阿哥胤祥能善终是因为他和胤禛亲密吗?雍正时期,十三阿哥胤祥的生平要比较官方的,尤其是情感方面各种小说电视剧里都不一
发布时间: 2023-07-06

十三阿哥胤祥能善终是因为他和胤禛亲密吗

康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父亲,共育有55个子女。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纠结的父亲,两废太子,临终前都没有公开继承人是谁。后来,四皇子胤禛成了雍正皇帝,其余皇子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善终外,当年参与夺位的均无好下场。

之所以如此,难道仅仅是因为胤祥和胤禛亲密的缘故吗?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胤祥14岁那年,生母章佳氏去世,后被胤禛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当时,胤祥比胤禛小8岁,比胤祯大2岁。可能,这种阴错阳差的安排,早早就把他与胤禛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两人形影不离。此外,这种密切的手足之情,伴随了他们一生,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甚至,可以说胤祥人生的得与失,喜与悲,荣与损,起与落,都与他的哥哥胤禛有密切的联系。

早年,胤祥很得康熙的喜爱。当时,胤祥和胤祯同是法海的学生,一起学习10年。后来,两兄弟才学俱佳,与法海执教有很大的关系。法海是康熙舅舅佟国纲的次子,是当时满人中少有的博学之人,23岁考中进士,可进出南书房,是康熙的文学词臣。在胤祥13岁时,他随康熙前往谒陵,这是他第一次离京。后来他随驾南巡4次,在诸皇子中次数最多。康熙离京巡幸时,也多次带着他。

从教育以及让胤祥伴驾左右,都隐约可见康熙对于少年胤祥是有心培养。

那么,康熙为何如此看重胤祥呢?

《钦定八旗通志》有一段记载,说:胤祥幼年之时,和皇兄们一起侍从皇帝。但是,因为个头太矮,看不见自己的父亲。于是,胤祥伏于地面,跟着履迹嗅之,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仰慕和崇敬。

不去计较这段描写是否有夸大之嫌,不过,胤祥待人的确很是醇厚,这很符合康熙对子女的要求。但不知何故,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受到了牵连。于是,给后人的感觉是:胤祥不受皇帝待见了。是胤祥惹皇帝不快了吗?他始终站队的是胤禛,且很是低调,皇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当然,也不能将康熙想象成民间的普通父亲,权力比父爱通常会让皇帝更有成就感。但谁能知道,这位皇帝就没有想过,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好好辅佐下一任皇帝呢?只是,他的儿子们都太有野心了,让这位皇帝更加隐藏起了自己的心思,让身边人琢磨不透自己更加偏爱谁。

可见,康熙培养儿子,更多的则是为自己的江山考虑,他需要一位储君,也同样需要辅佐储君的人选。

看雍正上位后,胤祥竭尽全力效力,似是在报答胤禛的知遇之恩。但那时候,胤祥已被康熙冷落了十几年,对于一位曾备受重视的皇子而言,此事在他心里的落差只会让他更看清何为政治。对此,有人感慨胤祥的生平,生母早逝,两个胞妹也早早去了,身边只有这么一个兄长。

其实,纵观胤祥一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康熙有意训练出来的。尤其是后期的不理不睬,不重用、不封官,感觉忘了胤祥的存在。但是,这样的对待,更像是在磨炼胤祥的意志。虽然,胤祥在康熙朝的处境不是一帆风顺,但却为日后他在雍正朝的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并身兼数职,从经济到军事,甚至是外国传教士的事务。试想,若没有当初十多年的培养,怎会有如此能力?尤其胤祥对雍正死心塌地,并不是生活多年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那些年的被遗忘,让胤祥活得更现实。

对于这种君臣之间的毫无嫌隙,后人一般都会用“棠棣情深”来形容。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父亲康熙,若非对自己儿子的秉性很是了解,又怎能给雍正培养出这么一位能干且忠心的“大臣”?

可见,在江山和亲情的选择上,更为负责的皇帝会选择一位合格的继承人,而不是选一位自己喜欢的皇子。康熙一生做了那么多正确的选择,虽有私心但他很是清楚自己的儿子谁该为君、谁该为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胤祥只是皇权的陪衬品罢了。

早年的各种待遇看似“恩宠”,只不过是能力和性格的锤炼。等时机到了,就将你冷落于一边,然后,冷冷地看着你如何去应对。如果就此沉沦,对于皇室也无多大影响,如果成了气候,他日就是国家的栋梁。而胤祥成了后者,只是身体不太给力。如果说康熙不喜欢他,那他腿上长疮后,康熙还会时不时过问。虽然康熙心里很是希望兄恭弟谦,但他也知道性格过于纯良是不适合做皇帝的。

也许,这就是康熙的决定,既然做不了皇帝,那就好好做个臣子。当然,先得将你的性子给磨平了。所以,胤祥这一生的路,可能就是康熙给他设定好的。

雍正时期,十三阿哥胤祥的生平要比较官方的,尤其是情感方面各种小说电视剧里都不一样

新觉罗·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亲王。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并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