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青年节都有哪些湖南人参加?邵阳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他们生平的突出贡献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1919年五四青年节都有哪些湖南人参加

匡互生(1891—1933),湖南邵阳人。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
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

邵阳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他们生平的突出贡献有哪些

习珍 东汉·雍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历官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邵陵太守。东汉末、三国·蜀初期著名将领。东吴孙权派大将潘睿围攻昭陵,习珍死守一个月后城内粮尽,习珍自杀,昭陵遂被东吴占领。习珍死后,刘备追赠习珍为昭陵太守。
刘巴 汉末荆州零陵烝阳(今湖南邵东)人,字子初,三国蜀汉尚书,制定蜀科
胡曾 唐代诗人,著《咏史诗》三卷,《唐才子传》称赞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市区“状元洲”为纪念他而命名
蔡锷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遗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松坡军中遗墨》以及《蔡锷集》。
蔡锷(5张)
石醉六 又名石陶钧,军人、诗人和学者、思想家、哲学家。诗集有《武冈集》、《危城集》、《庐山集》《一论》
邓显鹤 字子立,一字湘皋。宝庆府新化人 湘学大师,主讲邵阳濂溪书院,编纂《宝庆府志》百五十七卷,《武冈州志》三十四卷
谭人凤 宝庆府新化人,同盟会员和重要骨干
谢冰莹 宝庆府新化人,作家、军人。代表作《女兵自传》、《红豆 》、《秦良玉》
魏 源 清代思想家,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著《圣武记》、《海国图志》等
刘坤一 湘军宿将,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
魏光焘 新疆巡抚、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是开启近代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
廖耀湘 军事家,国民党将领,爱国抿主人士
吕振羽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敦桢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营造学社代表人物,与梁思成并称“北梁南刘”。
钟训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
李 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离层物理与电波传播学家。
李 薰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
隆回魏源故居(12张)
唐守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森林经理学家。
魏荣爵 中国科学院院士,声学家。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计算机专家。
李述汤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电子材料专家。
刘 筠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武冈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袁国平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4日,袁国平在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牺牲。
匡互生 五四运动组织者之一,教育家。
贺绿汀 当代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
贺绿汀(3张)海分会主席等。
陈西川 著名画家,曾任教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文革前夕回到家乡在邵阳市群艺馆从事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培养美术人才直至今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邵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陈白一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笔名白一,一级美术师,教授,湖南工笔画领军人物
李自健 旅美国际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美洛杉矶DESLH GALLERY画廊专职画家、国际佛光会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黄铁山 原湖南省美协主席,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及第二届主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
蒋廷黻(1895 -1965),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国民党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国民党驻美大使。
姚 喆 中将
李寿轩 中将
张国初 中将,广州军区副政委
肖贞堂 中将,总装备部副部长
胡 彪 湖南省政协主席
张剑飞 长沙市市长
严怪愚 著名新闻工作者,全国八大名记者之一
羊春秋 韵文学专家,教育家,湘潭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刘永济 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武汉大学教授
何 廉 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博士,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代理校长。
马邻翼 近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清末及民国年间国内政界、教育及伊斯兰教界著名人物。
马萧萧 军旅诗人,周易学者,水墨画家。出版长诗《中国地名手记》,诗集《少年诗人马萧萧作品》《马萧萧军旅诗选》,散文评论集《谢谢你的美丽》,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婚姻档案》等十余部。
宁 静 著名影视演员
兰晓龙 职业编剧。曾创作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

小学生五四精神学习谁

学习罗家伦
我们为什么先第一个说说罗家伦,主要是因为罗家伦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名称,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其父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罗家伦幼年受其父影响。也算是书香门第,加之父亲的担任地方官职,有一定的参与意识。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肄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文科,成为蔡元培的学生。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与傅斯年、徐彦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说明这个时候的罗家伦是与时俱进的。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足见罗家伦在五四运动中的影响。五四运动后,罗家伦接任《新潮》主编。1920年秋,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又去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6年归国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此时的罗家伦已经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参政衣钵,走上了所谓的革命道路。1928年,任以蒋介石为首的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教育处处长。同年8月,任清华大学校长,使清华大学由教会学校转为国立大学。1930年后,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1941年9月起,任滇黔考察团团长、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1947年5月,出任驻印度大使。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中国笔会会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因肺炎、血管硬化等症状并发,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72岁。
2、匡互生匡互生,是我们要说的五四运动中的第二个学生领袖。因为在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而出名。匡互生,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1911年,匡互生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也算是一个辛亥革命的参与者。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说明匡互生很有正义感,这为后来的五四运动中的参与很有关系。五四运动时,匡互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他是五四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匡互生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这是五四运动的高潮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部,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1922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匡互生的介绍

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人。1891年11月1日生于湖南邵阳东乡天台山,他“奋然而起,作点革命的工作”,始于辛亥之役。辛亥革命时,曾跟长沙革命军攻巡抚衙门。1913年在邵阳中学读书时作文痛骂北洋军阀。匡互生来自清末民初革新风气最为硬朗的省份之一湖南省,当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