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德国的恩怨(英国和德国的二战矛盾问题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英国和德国的二战矛盾问题是什么原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号的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它列强发生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由于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从普法战争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国打败了法国,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后,开始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新的竞争者;1883至1885年间,德国夺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后,又开始成为国际殖民地舞台的一个新的竞争者。英国清楚地认识到德国已作为一个新兴强国在欧洲兴起,并且怀有问鼎欧洲的野心。但是英国对于德国的挑战并不感到特别担心。因为当时这种竞争尚未严重威胁英国。在英国某些政治家看来,德国的勃兴还有助于抑制法俄两国的霸权,使英国在亚洲对俄国和在非洲对法国的斗争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此,这时英德之间一般没有发生严重冲突,甚至有时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斗争中互相支持。
第二,九十年代以后,德国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德国无论在贸易问题上,还是在殖民地问题上,都开始成为英国强有力的竞争者。
英德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主要是贸易竞争。德国依靠采用新的技术和压低工人的工资,生产出价廉物美的商品,冲破其它国家的关税壁垒进行倾销。1880年至1890年间,德国输出额由三十亿零九千万马克增至三十四亿马克,即大约增加10%;而在以后的十年内,出口额增至四十六亿一千一百万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工业产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国外市场销售的。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只占9.7%,到1913年,则上升为12.6%,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德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日益排挤英国商品。1913年,德国对欧洲各国的贸易占德国出口的75%,进口的54%。英国对于德国强大的竞争能力,不仅感到惊讶,而且简直是惊惶失措了。
在殖民地方面,德国也成为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德国因为发展较迟,八十年代才开始夺取殖民地,至1914年,总共夺取了二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不及英国的十一分之一。对此,德国帝国主义是不甘心的,十九世纪末就公开叫嚷:“德国人已经看够了别人在分食那个甜包子。”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可是,世界已经瓜分完毕了,德国到那里去夺取“地盘”呢?当然,只能是从别的帝国主义国家手里去抢,其矛头又首先对准英国。于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虽然这时英俄和英法的矛盾仍很尖锐,可是英国同德国的斗争也同时开展了。
德国同英国争霸的一个重要行动是决定修筑“三B铁路”,这条铁路线从德国首都柏林开始,通过奥匈帝国及其控制下的巴尔干地区抵达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然后渡过海峡,取道安卡拉直达巴格达。1888年,由奥匈帝国至伊斯坦布尔的铁路干线竣工。同年,德国从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铁路租让权。1892年安卡拉铁路竣工。接着,德国又与土耳其谈妥修建至巴格达的铁路租让权。这个以“三B”计划驰名于世的铁路干线建成之后,德国的侵略势力将伸向亚洲,直达波斯湾畔,威胁着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英国极力破坏巴格达铁路计划的实现,加深了两国的矛盾。
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国也和英国发生冲突。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当中,德国想沿赤道两旁向外扩张,从西南非和东非斜断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英国则想从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纵贯非洲,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并且计划修建由开普敦至开罗,再连通至加尔各答的铁路,把英属的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这就是英国的所谓“三C计划”①但是,德国抢先于1890年占领坦噶尼喀,挡住了英国的去路;当英国企图经过比属刚果修筑铁路时,德国又压迫比利时拒绝让英国铁路过境,破坏了英国修建纵贯非洲铁路线的计划。德国还极力破坏英国在非洲南部的扩张,最明显的表现是支持布尔人抵抗英国。1896年,布尔人粉碎了英国南非公司经理詹森所组织的偷袭,德皇威廉二世特地发出示威性的贺电,并给布尔人以军事物资的援助。以后英国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诱饵,于1898年9月26日与德国签订条约,德国才没有卷入英布战争。
第三,德国加紧扩充海军,准备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1898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海军法案。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说:“德国的未来在海上”,“三叉戟(海洋霸权的标志)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里。”

英国人和德国人有什么恩怨吗

英国说到歧视的话真心除了英格兰威尔士其他地方都会被其实,包括爱尔兰和苏格兰德国人让英国人失去了帝国和世界霸主的荣光,但是他们的王室和人民却又是息息相关的。英国人特别自大,说德国人特别俗气

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德英矛盾的本质问题又是什么在线等

如果是一战前的,应该是这样的。英德之间的矛盾是由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德意志帝国)争夺海外市场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英帝国)占有大量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矛盾。其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等造成的

英国与德国的矛盾真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矛盾吗

是的
德国自从俾斯麦下台后,外交开始转向所谓“世界政策”、开始大规模海外殖民,把自己的战略目标定为获取世界霸权,威廉二世还授意提尔皮茨搞“大海军”,这无疑对英国的海上利益造成了极大威胁,而且在外交上德国也由于判断失误导致和英国关系恶化,英德矛盾也难以调和。
换句话说,德法矛盾主要是两国对欧陆霸权的争夺、而英德矛盾主要是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德国跟英国为何一直不对付

众所周知德国在上个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而英国在两次战争中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德国的主要对手,并且在德国具有优势时依然选择了抵抗,并且每次都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那么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干呢?

德军

我们知道当一战爆发时,德国还处于德意志帝国统治时期,德国在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的统治时期已经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存在,这让第三任皇帝威廉二世看到了和英国比肩的机会。他也希望德国能够向英国那样在海外拥有广泛的殖民地,他希望让德国的人民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他的“阳光政策”就是扩大海军,为德国人民进入全世界寻找机会。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的做法显然触动了拥有众多海外利益的英国,因此英国交好法国和俄国,而和德国的战争也即将不可避免。

但一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当德国人开始按照“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时,并没有获得最初计划中速战速决的要求。这导致战争拖入了无休止的长期化,而英国、法国、俄国的两面夹击也使德国疲于应对,最终失败。就算俄国提前退出了战争,但此时的德国还是无力回天。

一战时的德军

而二战时德国进攻英国自然要报一战战败的一箭之仇,不仅如此,法国、比利时、荷兰、俄国、波兰等国都成为了德国进攻的目标,这些国家也大多成为了德国在二战期间征服的国家。但由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有英吉利海峡阻隔,最终德国也没有征服英国,反而使其挨过了那段最残酷的战争岁月。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