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的简介(年轻时饱受战火困扰的黄旭华,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年轻时饱受战火困扰的黄旭华,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

黄旭华是在1924年出生在广东海丰县的,他的家庭是一个乡村医生,他在1938年的时候去了广东揭西的一个中学去上学,后来发生抗日战争以后,本来黄旭华是打算和大哥去广西桂林读书的,但是因为发生战争的原因,结果没有去成,后来终于在1941年夏天的时候,经过两个月的行程,终于在桂林中学入学读书了,而就在桂林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名字从黄少强改成了黄旭华,改这个名字也是有特殊意义的,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旭日荣华,有朝一日可以替国家服务。

1944年的时候黄旭华后来来到了重庆一所大学里面学习,在1945年的时候,黄旭华进入了当时中央大学的航空系,后来又考上了国立的交通大学,1949年的时候黄旭华开始在上海的招商局开始工作,1954年的时候,黄旭华被派去参加当时苏联援助中国建造船只的一些工作,1958年的时候,黄旭华被调到了北京的海军部门,然后去参与一些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在1961年的时候,黄旭华开始担任副总工程师,1966年的时候,黄旭华就开始进入了研究一线,他和一大批技术人员感到了当时还是一片荒岛的葫芦岛开始一线的研究工作。

1976年的时,1970年的时候经过很长时间的一段研究,黄旭华和和他的团队人员终于主持设计了第1艘核潜艇,正式加入到了海军的序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机点。1983年的时候黄旭华被任命为我国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而这个就是我们中国的第1代核潜艇。

1988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第1代核潜艇的试验已经基本完成了,再加上黄旭华那个时年龄已经比大了,于是他就从一线退了下来,主要担任核潜艇的一些策略上的研究工作。

被称为“核潜艇之父“的是谁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祖籍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扩展资料:

1924年2月24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一个乡医之家,名曰“黄绍强”。

1938年,黄绍强和大哥赶往迁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初中肄业于汕头聿怀中学。

1940年夏,战事吃紧,黄绍强已无法坚持在聿怀的学习,意欲追随大哥去广西桂林中学读书,北上梅州,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

1941年夏初,黄绍强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整整两个月终于在8月初抵达桂林,并顺利通过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并改名“黄旭华”,取自“旭日荣华”。

1944年,黄旭华几经辗转到了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

1945年,黄旭华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接着又以第一名考上国立交通大学。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黄旭华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工作。

1952年秋,黄旭华被调往港务局担任团委书记。

1954年,黄旭华被调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选送参加苏联援助中国的几型舰船的转让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6年,黄旭华与同事李世英结婚。

1958年,黄旭华调到北京海军,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1年11月,黄旭华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1970年,黄旭华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1983年,黄旭华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旭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眼睛又“亮”了

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旭华的主要贡献是B:(1)(3)(4)。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故事: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海丰探望双亲。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

黄旭华的人生事迹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启示

因为祖国的召唤,因为保密的需要,黄旭华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三十载,默默奋斗在科研一线,甘当无名英雄。三十年里,父母、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父亲临终前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太多的启示,大学生到底能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不骄不躁这是很重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黄旭华拥有93岁的高龄依旧坚守着核潜艇的事业,为祖国发展建设发散余热,贡献力量。而且他一直也在学习,正是因为黄老我们的核潜艇事业才能有现在的发展。

我们大学生应该黄旭华把一生奉献给中国核潜艇事业,为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默默奋斗,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赞扬。

我们应该像黄老一样,学会终生学习,而且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做到绝不退缩,继续发扬黄老的精神。

黄旭华的简介 关于黄旭华简介

1、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汉族,客家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1949年加入中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