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樟目—莲叶桐
发布时间: 2023-07-06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莲叶桐科

莲叶桐科(学名:Hernandiaceae),双子叶植物,4属59种。

1.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或为攀援藤本。单叶或指状复叶,具叶柄,部分卷曲攀援,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排列成腋生和顶生的伞房花序或聚伞状圆锥花序;有苞片或无苞片。花萼基部管状,上部具3-5个裂片;花瓣与萼片相同;雄蕊5-3,花药2室,瓣裂;雄蕊附属物排列于花丝基部外侧或无;子房下位,1室,胚珠1颗,垂生。果为核果,多少具纵肋,有2-4个阔翅或无翅而包藏于膨大的总苞内;种子1粒,无胚乳,外种皮革质。

2.产地生境

4属59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东北部、中南美洲(曹县很富吗?曹县是山东省管辖的一个县。从该县2020年完成的宏观经济指标来看,GDP已经超过460亿元,属于全市为数不多GDP突破460亿的县,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及非洲西部的热带地区。我国有2属15种1亚种6变种,分布于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至台湾。

3.莲叶桐属

莲叶桐属,莲叶桐科,约有24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美洲中部、非洲西部。我国仅1种,产台湾南部。

(1)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盾形,侧脉3-7对,具叶柄。花单性同株,具梗,有总苞,生于圆锥花序的分枝顶端,中央的为雌花,无梗,基部具1杯状小总苞;侧生的为雄花,具短梗;小总苞的苞片4-5,在芽中近镊合状。雄花:花萼裂片6-8,成2轮,近镊合状;雄蕊与萼裂片同数,对生,花丝具1-2个腺体或无;花药2室,外向,药室纵裂。雌花:萼裂片8-10,成2轮,近镊合状;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扩大成不规财的牙齿或裂片;退化雄蕊4-5。果包藏于膨大的总苞内。种子圆球形或卵球形,种皮厚而硬,具棱;胚厚,分裂或嚼烂状。

(2)莲叶桐

莲叶桐(学名:Hernandianymphaeifolia(J.Presl) Kubitzki)是莲叶桐科、莲叶桐属。莲叶桐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的南部。莲叶桐常生长在海滩上。

①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皮光滑。单叶互生,心状圆形,盾状,长20-40厘米,宽15-3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纸质,全缘,具3-7脉;叶柄几与叶片等长。

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腋生;花梗被绒毛;每个聚伞花序具苞片4。花单性同株,两侧为雄花,具短的小花梗;花被片6,排列成2轮;雄蕊3,每个花丝基部具2个腺体,花药2室,内向,侧瓣裂;中央的为雌花,无小花梗,花被片8,2轮,基部具杯状总苞;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膨大,不规则的齿裂,具不育雄蕊4。果为1膨大总苞所包被,肉质,具肋状凸起,直径3-4厘米;种子1粒,球形,种皮厚而坚硬。

②主要价值

莲叶桐为木麻黄海防林的混交造林树种,不仅为海防林生态系统扩大乡土树种的种群,而且有望促使退化的海岸生态系统向稳定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演替,是恢复退化海岸植被生态系统的优良树种之一。

4.青藤属

青藤属(学名:Illigera BI),莲叶桐科,约30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南部热带地区。中国有14种1亚种6变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台湾等省区。生于海拔100-33山谷疏林中等地。

(1)形态特征

常绿藤本。叶互生,有3小叶(稀5小叶),具叶柄,有的卷曲攀援;小叶全缘,具小叶柄。花序为腋生的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花5数,两性;花萼管较短,萼片5,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稀卵状椭圆形,具3-5条脉;花瓣5,与萼片同形,具1-3脉,镊合状排列;雄蕊5,花丝基部有1对附属物,膜质,花瓣状或坚实而小;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1颗,花盘上有腺体5,小。果具2-4翅。

(2)心叶青藤(黄鳝藤)

心叶青藤一般指黄鳝藤。黄鳝藤(学名:Illigeracordata Dunn)是莲叶桐科青藤属植物,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生于海拔(600) 1000-1900米山坡密林灌丛中。

藤本。茎具纵向条纹,初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为指状,小叶3枚;叶柄长4-12厘米,初时稍被短柔毛,后无毛。小叶卵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4-8厘米,纸质,全缘,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不对称,上面沿脉被柔毛,下面疏被毛或无毛;小叶柄长1-3厘米,被淡黄色柔毛。

聚伞花序较紧密地排列成近伞房状,生于叶腋;花序轴长约6厘米,一般较叶柄短,被淡黄色柔毛。小苞片长圆形,长约3毫米。花黄色;花萼管密被短柔毛,长2.5毫米,萼片5,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2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花瓣与萼片同形,近等长,雄蕊5,长3-5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附属物棒状,小,长约1毫米,子房下位;花柱长4-4.5毫米,被硬毛,柱头扩大成波状的鸡冠状;花盘上有腺体5,小而3裂。

果4翅,径3-4.5厘米,2大2小,较大的长1.8-2.5厘米,具条纹,厚纸质。花期5-6月,果期8-9月。

(3)大花青藤

大花青藤(学名:Illigeragrandiflora)为莲叶桐科青藤属下的一个种。生长于海拔1300-2000(-3200)米林中。产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贵州南部。缅甸北部、印度有分布。

藤本,高2-6米。茎具槽棱,被黄褐色长柔毛,尤其在芽的旁边毛被较密,偶有无毛者。指状复叶有小叶3枚;叶柄长4-12厘米,被黄褐色长柔毛。小叶纸质至近革质,卵形或倒卵形至披针状椭圆形,长4-14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渐尖至突尖稀近圆钝,基部圆形,两侧偏斜,上面被极疏的刚毛,中脉上较密,偶有无毛者,下面无毛,中脉基部稍被柔毛或无毛,侧脉4-5对,两面隆起,网脉不显,小叶柄长0.5-2厘米,密被刚毛。

花序腋生,为较紧密的聚伞花序,较叶短,或组成圆锥花序而与叶近等长;花序轴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花梗短,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红色,有紫红色斑点或条纹;萼片5,长圆形,长12-14毫米,有5条脉,内面被短柔毛;花瓣与萼片同形,稍小,具3条脉;雄蕊5,长约8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雄蕊附属物10,膜质,长卵形,长3-4毫米,具柄,背部张口状,先端有齿或全缘;子房下位,多少四棱形,密被短柔毛或刚毛;花盘上腺体小,2裂,花柱长8-13毫米,被长柔毛,柱头波状扩大成鸡冠状。

果具4翅(稀2-3翅),大的长3-4厘米,小的窄或不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根藤药用,味辛、麻凉,有消肿解热、散瘀之功效,用于跌打接骨,捣烂外敷。

(4)红花青藤

红花青藤(学名:Illigerarhodantha),为莲叶桐科青藤属下的一个植物种。藤本植物。茎具沟棱,幼枝被金黄褐色绒毛,指状复叶互生,叶柄密被金黄褐色绒毛。小叶纸质,叶片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侧脉两面显著,网脉在下面显著;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腋生,狭长,萼片紫红色,长圆形,花瓣与萼片同形,稍短,玫瑰红色;雄蕊被毛;附属物花瓣状,膜质,先端齿状,背部张口状,具柄;子房下部,花柱被黄色绒毛,柱头波状扩大成鸡冠状;果具翅较大的舌形或近圆形,6-11月开花,12月至次年4-5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海拔100-2100米山谷密林或疏林灌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需适度荫蔽,稍耐寒。

红花青藤的根、茎祛风止痛、散淤消肿。主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跌打肿痛、蛇虫咬伤、小儿麻痹症后遗症。

(5)三叶青藤

三叶青藤(学名:Illigeratrifoliata)为莲叶桐科青藤属的藤本植物。茎褐色具槽棱,光滑无毛。叶柄圆柱形,叶多少被柔毛,小叶片披针状椭圆形或椭圆形至卵形,两面无毛,纸质至亚革质,小叶柄无毛。苞片长椭圆形,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紫绿色或绿色,萼片外面被褐黄色极短之柔毛;花瓣与萼片同形稍短,雄蕊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四棱形,密被黄褐色极短之柔毛。果翅舌形。8-3月开花。1-9月。结果

原产印度、缅甸。中国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四川、湖南、福建和贵州等地。三叶青藤多生于海拔1100-1300米的山谷中。

三叶青藤的地上部入药,具有祛风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广西民间多用于治疗跌打肿痛、肩周炎、风湿骨痛、风湿病和类风湿病症、小儿麻痹症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