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是谁?周仲瑛的介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周仲瑛是谁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江苏省中医院前任院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周仲英书法表性传人(全国中医界仅二人),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这位八十高龄的中医泰斗,有着六十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部省级6项,取得科研成果24项。获得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部省级17项。研究科研用药25种,转让新药8种。出版学术专著27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1985年起,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周仲瑛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多建树。二OO三年全国非典时期,他发表了《周仲瑛论非典型肺炎的中医辩论》一文,他的博士弟子运用这一理论,独立使用中医药成功治愈了16例SARS患者。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他精心制订了两个防疫药方,即防疫清解方和防疫化浊方,供抗震救灾防疫使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他的处方制作成香囊送往灾区,为医疗预防贡献力量。

周仲瑛的介绍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世代中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

周仲英的人物经历

周仲瑛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多建树。二OO三年全国非典时期,他发表了《周仲瑛论非典型肺炎的中医辩论》一文,他的博士弟子运用这一理论,独立使用中医药成功治愈了16例SARS患者。在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他精心制订了两个防疫药方,即防疫清解方和防疫化浊方,供抗震救灾防疫使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他的处方制作成香囊送往灾区,为医疗预防贡献力量。
周仲瑛教授虽八十高龄,工作依然繁忙,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医疗需求,走进社区,来宁西门诊部定期坐诊,为基层群众服务,堪称专家学者的典范。
每周六他都会坐诊于宁西门诊部,为广大疑难杂症患者提供精心的治疗。

周仲瑛2022还出诊吗

不出诊。周仲英又名周仲瑛,1928年生,随父周筱斋出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全国中医界仅二人,截止到2022年7月23日因为年龄过大,已经不出诊了,专心培养接班人。

御沁品灵芝孢子粉是有自己科研团队研制的

是的,御沁品灵芝孢子粉是由广东汉方健康研究院研制出品,该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院士任荣誉院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任首席科学顾问百度并聘请13位诺贝尔奖级科学家组成首席科学家团队,研发实力强劲,产品功效有保障。

治“心”病,国医大师周仲瑛总结11法

我导读

中医理论有“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一说。在临床上,心的病变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为心不藏神,表现为精神神志的病变;一是不能主持血脉的正常运行,发生气血循环障碍的病变。由于心是五脏六腑之主,所以一旦产生了心病,一定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故此,心病治法较为复杂。中医临床大家周仲瑛在六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中,为学生总结了治心病的11法,清晰明了,一起来学习吧——

01 益气养血法

用于心气虚证。心气不足,血不养心,气血交亏,病在心脾。心慌,气短,怔忡,失眠,多梦,胸部憋闷,自汗,面色白,舌质淡,脉细弱。适用于一般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
常用方:养心汤、归脾汤。常用药:黄芪、党参、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莲子、当归、丹参、熟地黄、龙眼肉、鸡血藤等。气血运行不畅,胸闷心痛,舌质有紫瘀者,酌加川芎、红花,活血通脉;动则微喘,心肾气虚者,加紫石英、五味子,兼纳肾气。

02 温补心阳法

用于心阳虚证。气虚及阳,心阳衰弱,甚则心阳欲脱。除心气不足的证候外,常具有形寒、怕冷,面、足轻度浮肿,舌质淡紫而润。若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唇、甲、舌质发绀,喘息,甚则神志不清,脉微细欲绝,此为心阳欲脱之危重证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者。

常用方:参附汤、四逆汤。常用药:附子、肉桂、干姜、党参、黄芪、炙甘草等。若见心阳欲脱,急用大剂量人参、附子回阳救逆,并配伍龙骨、牡蛎、山萸肉固脱;兼有舌红、烦躁等阴伤现象,酌配麦冬、五味子救阴扶阳。

03 养血宁心法

用于心血虚证。血液亏虚,心失濡养。表现为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可见于某些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

常用方:黑归脾汤。常用药:党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玉竹、制黄精、麦冬、丹参、龙眼肉等。心悸、失眠甚者,配伍酸枣仁、柏子仁、朱茯神养心宁神。

04 滋养心阴法

用于心阴虚证。心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扰。心悸虚烦,失眠,面赤升火,颧红,口干,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常用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玉竹等。阴虚火旺,配黄连、山栀清心泻火;兼肾阴亏虚,酌加制首乌、枸杞、龟甲、鳖甲之类。

05 活血通脉法

用于心脉痹阻证。心血瘀阻,心脉不通。惊悸,怔忡,心痛,面、唇发绀,舌有紫斑、紫点。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用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郁金、鬼箭羽、丹参、枳壳、沉香、檀香、香附等。夹有痰浊者,配合通阳泄浊法。

06 清心泻火法

用于心火亢盛证。心火炽盛,上扰心神。心悸,躁烦,失眠,口舌糜烂,舌红绛,苔黄,脉数等症。可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舌炎等。

常用方:朱砂安神丸、导赤散。常用药:黄连、山栀、莲子心、竹叶心、木通等。心悸甚,加珍珠母、生龙齿镇心安神;火郁伤阴,配伍滋养心阴法;火盛灼津成痰,配以化痰宁心之品。

07 豁痰开窍法

用于痰蒙心神证。神呆,乱言,昏厥,神志不清。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常用方:温胆汤。常用药:竹沥半夏、陈胆星、茯苓、陈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