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母亲追悼会悼词(要不要为活着的老妈写悼文

 

2023/7/17 22:54:50 ('互联网')

本文目录

要不要为活着的老妈写悼文

老人的心性和孩子一样,别人有的她/他们也想有,老了之后子女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先说一个小例子:我舅妈有三个女儿,她和二女儿家住一起,因为都住在同一个村,所以老大和老三也常来看她,陪她说话。

有一天老三说“妈,我明天买排骨煲好叫你去吃”,当时老母并没有表示很期待能去老三家吃排骨的意思。

而三女儿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员的,一忙就把这事给忘了……

这下好了,老母亲左等右等等了一个多星期也没吃到“三女儿家的排骨”,导致晚上睡不着觉,找二女儿告状:小三家说煮排骨喊我去吃,这都一场多了,排骨汤都没看到!

由此可见老人和孩子一样对子女的“许诺”有着强烈的期待、盼望,甚至会数着日子算着时间,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就像我们小时候期待过年一样,过年长辈会发“压岁钱”的心理就是老人的心理。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咱们来分析一下老母亲会提出这个要求的原因,她的具体想法是什么?

也许她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很想你,想用这办法让你去看看她,用她的经历提醒你她为儿女们付出了多少,怕子女忘恩……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推测,但是这个问题所发出的一个老人想见儿女的信号很强,个人觉得抽时间回去看看的好。

其次:你母亲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人。

“生挽悼文”古代就有!

比如对联中的“生挽联”就是给活人写挽联,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伤心痛苦的事,反而是和“雅兴”。

生挽联就是对所挽之人的“评价”,能让他活着时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绝对是件快乐的事。

除了“生挽”还有给自己写挽联的,称为“自挽”。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是个大学者、文学家,曾参与过《四库全书》总纂。

纪晓岚自撰“挽联”,也就挽他自己:

“沉浮宦海为鸥鸟;死生书丛似蠢虫”

此联写出他的从政生涯是“宾”,冶学精神是“主”的一生,比喻新奇,自嘲中带着诙谐,透露出乐观处世的人生态度。

因此,老母亲要你写就写吧,不必顾忌其它。

关于“生挽联”我在这发个典例,希望对后人有用。

清代大学者“俞樾”在他要断气前,回顾自己的一生,不无志满意得之慨,于病榻撰自挽联:

上联:“生无补乎时,死无损呼数,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历数八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有事了,一会来加图片

慈母追悼词怎样写

一、悼词的撰写

1、标题

标题一般只写“悼词”二字,但在庄重严肃的场合则要有较正规的题目,如《沉痛悼念慈母大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悼念母亲》。

2、正文

正文应首先表示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后面的行文要注意写明以下几点。

①母亲的经历。先简略介绍母亲的身份、逝世原因、时间、地点及终年岁数;接着介绍母亲的主要经历。

②对母亲的评价。悼词不同于生前鉴定,应着重称颂其高贵品格,缺点一般不写人悼词。

③勉励后人。勉励亲友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死者遗愿,以实际行动悼念死者。

3、告别

一般的习惯用语是“母亲安息吧”,或“亲爱的母亲一路走好”、“敬爱的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等。

4、向参加葬礼的亲友致谢。

二、范例两则

1、旧体《祭母文》

吾母生于农历1944年10月初3日,仙逝于农历2019年4月29日,七旬又六,归仙而去。

自母走后,天塌地陷。四顾惘然,凄楚悲凉。母恩难报,痛彻心骨。

贤母生贫,历经坎坷。上孝父母,下和兄妹,家贫未读,斗字不识。十三随姐,病床侍疾。十五岁满,从师学艺。勤学苦练,裁艺精湛。三村五社,皆母缝纫。

二十二岁,嫁于李家。家父六岁,祖父病逝,祖母后嫁。长兄如父,送父读书。长嫂如母,缝缝补补。

自母进门,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吞糠咽菜,相夫教子。生的四子,三女一男。二妹百日,不幸夭折。丧失爱女,痛不欲生。与母相望,泪语凝噎。生活无奈,继续生存。

白天务农,夜晚缝线。奶奶病重,父接家中。侍婆如己,养老送终。严寒不饱,艰难度日。千方百计,供子成人。

如今吾辈,花甲之年。儿孙满堂,同享天伦。共侍父母,安度晚年。

天之不测,风云巨变。慈母仙逝,吾辈痛绝。以泪洗面,度日如年。欲睹尊容,梦里难寻。千呼万唤,不闻母声。梦中惊醒,百爪揪心。再唤母亲,何日重逢?

慈母一生,德才兼盈。以朴为本,身正心公,以身示教,宽以待人。非笑不语,与世无争。

吾辈泣祭,万爱千恩。秉承遗志,牢记教诲。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不负期望,不昧良心。兄妹互助,孙辈相亲。勤俭节约,效仿母亲。光耀门庭,以慰母灵。

呜呼哀哉!悲哉痛哉!

2、现代《追悼词》

昨天,2019年2月18日(农历正月14)凌晨5:13是一个特别悲痛的日子---我的母亲,我最尊敬的母亲,我最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驾鹤西去了,享年91岁。

此时,至爱弥天,大悲漫地,河岸披霜念慈容,蓝天吐寒怀大恩,天地有情化雨为泪,天地有恩故示祥瑞。

我,母亲最小的女儿,受兄弟姐妹的委托,为母亲的葬礼致悼词。

首先,我代表我的家人,代表我的兄弟姐妹,对不畏严寒参加母亲葬礼,分担我们悲痛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问候---祝愿你们新年快乐,猪年吉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同时,还要感谢在母亲病重期间,看望问候过我母亲的亲人,朋友。

感谢帮助过我母亲及家人的亲人,朋友。

感谢为这次葬礼服务的乐队和所有演出者。

感谢为母亲送行的所有丧葬者。

更要感谢李氏家族的所有代表,近一个世纪了都没有忘记这里有你们李家的女儿,你们还依然牵挂着她,爱着她,来为她送行。

母亲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艰辛,品尝了人世间诸多的酸甜苦辣。但无论怎样,母亲都保持着忠厚善良的品德和坚韧不拔的作风。现在我们兄弟姐妹身上所有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作风,都是传承了我母亲的血脉,都是母亲潜移默化的结果。

1928年9月4日母亲出生于一个殷实富有的大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聪明贤淑。由于家庭的变故,17岁就嫁给了和她有点沾亲带故比她大5岁忠厚老实的父亲,成了徐家的长媳,到徐家后上孝敬公婆,下善待兄妹,真正起到了长媳长嫂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父亲一直多病又老实,母亲稚嫩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其中的苦,其中的难是难以想象的。

母亲一生就像一柱燃烧的蜡烛,没有自己,永远照亮别人,直到烧成灰烬,一辈子心里想的都是亲人,都是子女,为了子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记得常听哥哥姐姐们讲,1962年是饥荒的年代,到处都有饿病饿死的人,母亲也未能逃过此劫,得了严重的水肿病。那时国家也无能为力,只能为每个水肿病人每天补助几两大米维持生命,母亲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从嘴里省下来偷偷带回家给哥哥姐姐们吃,就是那几两大米我的哥哥姐姐们才活下命来。

1957年,1958年,1959年我的哥哥姐姐们都相继得了荨麻疹,父亲又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要看管好几个生病的儿女,那时物资条件相当匮乏,白糖都是奢侈品,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店子里买几两白糖,母亲为了给吃药的儿女们一点白糖吃,天寒地冻的半夜就起床了,从十几里路的乡下步行到城里,每个店子里买几两,跑了十几家店子才买了一两斤白糖,然后又步行十几里路回家,赶回去出早工,或者买些有糖的粑粑,从粑粑上把糖粒子一粒一粒的扣下来,给儿女们吃。

无论多苦多累,母亲从来都没有被生活压倒,一直积极乐观,目光长远。知道知识的重要,知道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支持鼓励我们多读书,我们兄弟姐妹都读过比较高的书。在这方面母亲对我的贡献是最大的, 记得我在县一中读高中时,母亲多次步行几十里路到学校看望我鼓励我,或者送点干菜点心,记得有一次步行回家时由于太累太饿而几乎昏倒在路边。妈妈啊,您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都报答不完。

70年代初是我们家人口最多的时候,最高多大十人,吃饭的人多,能做事的人又少,家庭生活相当苦难,母亲为保障我们的温饱,和兄长商量养一头牲口搞运输换些钱买米让我们能够吃饱,每天中午为我们做饭后利用休息的时间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