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笔友”是什么意思?现在还有做笔友的嘛且一辈子从未见过,只见字如面的那种笔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请问,“笔友”是什么意思

笔友是一种借着书信往来而发展出来的友谊关系,英文为Pen Pals 或Pen Friends。在网络兴起之前,藉笔书写信件往来的交友方式较为流行。

现在还有做笔友的嘛且一辈子从未见过,只见字如面的那种笔友

我认为凡是在网络平台上与我有一面隔空之缘的,曾经浏览过我的作品的,曾经给了一个点赞的,曾经给予了一定点评的,曾经持有赞同,或者反驳意见的,都是我的笔友。笔友在不断地增加,朋友在不断地结识,虽然未曾谋面,如同故知。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奢好,走进同一个平台,有幸相遇,倍加珍惜。

笔友之间情感纯洁。没有欺骗,没有利用,没有借贷,没有酒肉,没有背叛,没有理不清,剪不断的情感纠结,更没有众芸纷说的桃色新闻。

笔友之间是坦荡,无私,奉献,真诚。我们欣赏笔友的作品,要虔诚,要尊重,要细品,要精准地点评几句,切莫泛泛而谈,那是对人不尊重。实事求是,好的,就肯定,鼓励,点赞。存在不足,应该指出,这也是对人的爱护和帮助。不要一味地点赞,本来那个作品没有点赞的意义和价值,却点赞,那是对作者的侮辱。

笔友之间是坦荡无私的。大家都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才能,经验,成果,喜悦分享给大家,大家从中得到互补,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世界,结识新朋友,丰富新生活。

所以将有众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到笔友家族之中。

大家以前有没有过笔友

对于有没有过笔友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略谈一二的,高中时期,正值青春情窦初开,在学校里和异性是基本不讲话的,90年代,思想观念还不那么开放,农村孩子大都一门心思学习,希望通过上学改变命运,城市女孩相多开放些,心理也早熟,稍有姿色的女孩,不是和同班同学谈恋爱,就是和同校长的帅的师哥师弟耍一阵子,也还有更出众一些的则是和社会上的浪子,甚至混社会的大哥谈,放学就被车接走了,父母往往还是“卫生局长”、“商业局长”、“国营工场厂长”……之类的大小领导,但管不住自己女儿的那种。

对于我们这些小众男友学生,无处伤怀悲秋,就从报刊杂志上交起了笔友,每周一封信,或者每月一封信,谈学习,谈成长的烦恼,谈青春的迷茫,往往写上三四张信纸还意犹未尽,笔友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别文章的作者,总之,那个青春激昂的年代和岁月里,似乎交个笔友是种时尚,赶潮流的事情,崇尚文学,谁都能张口来几句诗歌,信手捻来,能写几句神来之笔!信的末尾还不忘加上几句名诗人的佳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时的笔友很单纯,很含蓄,也很文明,不开低级无趣的玩笑,都很真诚,除了读书,学习,写信,也没有别的生活娱乐,都是谈的理想和对于感情的看法,很少谈及见面的想法,甚至于一句“我喜欢你”也羞于说出口,既使在信中,从笔端,就那么默默想着,盼着对方的来信。

碍于地域的限制,也碍于人的单纯而美好的思想观念,只在信中谈情,不在现实中找爱。不像现在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聊不了几句的青年男女,直接约饭,兴致一来开房去。那个年代讲究忠贞,从一而终,感情至上,一月一封信也足够兴奋,悸动一阵子!尊从毛主席提倡的“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男女交往,就是耍流氓”,而今每逢周末酒店开房的爆满,鲜有几对真正的夫妻。

怀念那段美好时光,与未见过面的笔友在纸上高谈人生,青春,理想,而心无杂念。

当下对于感情的淡漠,不知我是该叹息,还是该惋惜,疑惑该默默无言,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情如何来面对这点稀缺的纯真,犹如高原上稀缺的氧气!

怎样可以收获一个很棒的笔友

要怎样才能找到一个笔友呢?

一个没有利益、只有问候和只谈笑语的朋友!

笔友就像诗歌、文学一样,唯美、自然、没有世俗的功利心。

……上网了,先按头像,看是否有红点标志,

是否有她他的问候,是否又有诗词歌语。

如果红点标志没有,会有一种牵挂、留言问候。

最近好吗?

最近忙吗?

……就是这样,心相熟悉,却从没有见过面的笔友!

18年前交过一个笔友,后来失去了联系,知道她以前的学校和姓名,怎么才能重新联系上

去她学校的学生处查找,学校的学生处有学生毕业后的分配去向、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但我不建议你花太多的时间去寻找一位18前年的笔友,具体的原因如下:

让年少时的那份美好的懵懂,留在心间

你初中时交的笔友,你们互相赠送了照片,这是一份美好的回忆,现以隔18年,你想重新联系她,可见这份年少的情感在你心中又重新被唤醒了,估计现实中的你,有许多无奈和情感上的缺失,想找回年少时的那份美好。

说个我的经历,太约在我19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大哥大学的女校友(喜欢上我哥了,我哥那时有女朋友)来我大哥住的地方玩,她特意带了一位女伴(她学校的学妹),我跟那位女孩聊的甚欢,她特意给我留下了联系地址。

后来我们经常通信联系,知道了她的很多情况,她父亲是南下老干部,在省城某文艺单位担任一把手,她有4个姐姐1个弟弟,她们家特别重男轻女,她十几岁就被送到省艺校学古筝,我们之间通信了好几年,后来因为我的原因,无法联络了。

事隔大约16年后,我来到了她所在的城市,通过到她父亲的工作单位询问,找到了她父母家,那时她不住在家里,我向她家里人要了她的联系电话,离开他家后,我立马拨打了她的电话,她听到我的声音也很高兴,我们就约了她父母家附近的酒吧会面,她如约而至,在酒吧里我们聊的甚欢,后来她带我到她住的地方(好像是有人合住的房子),她告诉我,她在做安利产品,她把护肤品涂抹在我手上,我对安利很感冒,当时我口袋也缺人民币,我们就没有后面的了………,记得她当时有跟我说“要做丁克族”,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又不好意思问,回来后查了资料才知道,是结婚了不生孩子,就夫妻俩人过日子。

总之,还是让年少时的那份美女留在心间。

你们有过笔友吗最后和笔友结果怎么样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风起神州,全国文艺青年不计其数。我有许多笔友,本地的,外地的。本地笔友经常聚在一起聊文学,聊理想,聊四大名著,聊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从晨聊到昏,从黑聊到明。

记得一个笔友,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我家,兴奋地从口袋里掏出新写好的诗稿读给我听,然后要我给题意见建议。得意处大声朗读,然后急切地拿邮局去给报刊投稿。如果发表了,更是乐的手舞足蹈,几夜都睡不着觉。

后来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了,大家的精力逐渐投入到挣钱上来了,许多人对文学的热衷淡了,笔友们的走动渐渐稀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关于笔友这个词都生疏冷僻了。发起这个话题又使我回忆起了那个青葱年代……心里也涌上了些许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