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是什么意思?四大著名骈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骈文是什么意思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起源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骈文代表作有哪些

一、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由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主要用来伤悼梁朝的灭亡和感慨个人的身世。

二、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是孔稚珪所写的骈体文。文章一开始表彰真隐士以树立榜样,接着指出假隐士周颙的名字,并把他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

三、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诗人李华写的一篇骈赋。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四、洛神赋

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洛神赋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五、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王勃书写的骈文名篇。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有千古第一骈文的雅称。

四大著名骈文是什么呢

四大著名骈文:王勃《滕王阁序》;苏轼《前赤壁赋》;吴均《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与朱元思书》、《哀江南赋序》是四大著名的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骈文讲究藻饰,体现骈偶,引经据典,对仗工整,笔意纵横,锦心绣口,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

起源发展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详解什么是骈文

  什么是骈文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句子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骈文的形成: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是一种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体裁包括:

1、赋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一种论文文体。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