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照骗”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城市,需要几步
发布时间: 2023-07-11

题图来源:任紫微

卡尔维诺曾经在谈起自己《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时说:“城市是一系列事物的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他在这本书中描绘了55个想象的、虚构的城市。

2018年,摄影爱好者任紫微也开启了他的 “不存在的城市”项目。这是一个由个人兴趣驱动、难以定义的影像创作项目。在他拍摄、后期拼接的“破坏性”重建下,熟悉的城市呈现出超现实的质感。从哈尔滨到广州,他走过15座城市,拍出了17组“照骗”。这个建造“不存在的城市”的过程,也是逃离日常的过程。

口述 | 任紫微

整理 | 元宵

编辑 | 王菲宇

城市为什么不能“长”这个样子?

2018年是“不存在的城市”这个拍摄项目的起点,第一站是北京。从上大学算起,我在北京居住了十几年。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北京这个城市很普通,但是北京有很多古建筑。当时我和建筑系的朋友想要拍一系列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照片。我们商量下来,就找了一个轻巧的方式: 提取建筑外立面的元素,再进行复制。在画面上看,让这个地方仿佛真的“长”这个样子。

展开全文

北京鼓楼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那时候正好是9月,北京秋天的阳光、温度都很舒服。我趁着下班五、六点钟的时候,把鼓楼、箭楼、故宫、天坛这几个有名的古建筑都走了一遍。拍摄鼓楼这张照片时候,刚好是傍晚,夕阳的光线特别柔和,也不会在建筑表面投下太浓重的阴影。

我将鼓楼的券洞作为可复制的元素提取出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复制粘贴,多次重复直到画面被刚好填满。然后再将鼓楼立面的外轮廓提取出来,作为投影放进这张由重复券洞组成的外立面中。

广州塔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围绕北京我创作了三组不同的作品,分别是古迹、高楼、街头。第二站是广州,第三站,我回到了我的重庆。重庆是我长大的地方,有种天然的熟悉。拍摄的时候我也发现无论是北京、广州还是重庆,漂亮的外立面都很相似。最初的拍摄也都以元素的复制重构为主,美就行了。 但是渐渐地,单纯地追求美感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了,想要“破坏性”地去创造一些新的场景。

重庆解放碑是很出名的地方,但是我没有拍摄解放碑,拍摄的是下面的石黄隧道。我高中在巴蜀中学读书,每天几乎都要经过这个隧道。重庆是山城,有很多隧道,重庆人叫“洞子”,黄色的出租车,在重庆叫“托儿车”,都是本地人很熟悉的东西。于是我把整个洞子用黄色的托儿车填满,让这个看似日常的、大家熟悉的东西,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

重庆石黄隧道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重庆南岸区铜元局的这张照片是我最满意的。这里的立交桥很高,盘根错节,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摄,都只能拍到一个局部。所以我干脆把不同角度的盘桥抠出来,复制拼接在一起。

重庆铜元局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北京、广州、重庆都是我居住过很长时间、经常去的的地方,都很熟悉。但是去到其他城市,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游客。拍摄这些城市,我会事先做功课,在网上搜集这座城市的热门拍摄点。一般看完以后,脑中就已经有一些想法了。

青岛海天中心+竹岔岛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比如武汉黄鹤楼,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它应该在一片森林中。葱葱郁郁的绿色,和它的金色琉璃瓦、黄色的飞檐会形成很好的对比。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感觉,一种美的直觉。

武汉黄鹤楼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真的来到一座城市之后,我也会尽可能地多走多逛,发现一些其他游客注意不到的存在。比如长沙芙蓉广场家乐福门口的这座金色雕塑,游客和本地人都在这里来来回回。然后我把它放在了夕阳西下的岳麓山旁。

长沙芙蓉广场+岳麓山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长沙的梅溪湖,都好像是外星世界。我一直以来很也喜欢巨物,所以在拍摄它们的时候,开始赋予一些“变形”的意思。

长沙梅溪湖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复制外立面的部分元素,再进行平面化的重构,是我很喜欢用的手法之一,当然就也会逐渐延伸出一些变种。比如取一个完整的立面,通过位移,再利用放大、缩小、翻转,以真实的连接点为基准重构立面。

上海八万筒仓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拍摄最重要的是光源和角度。在不断拍摄的过程中,脑子里面也会不断地预想成片。一般第一天拍摄结束的晚上,就会先粗略地先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处理的过程也是审视素材的过程,如果角度不对或者光源不对,第二天我还可以再去一趟。

哈尔滨大剧院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我也会有意识地拍摄一些空镜和素材。比如我会拍那个城市的云朵和天空,在后期处理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用当时当地的空镜,苛刻一点的话,一般都是和拍摄那天完全一样的天气和光线条件的空镜素材。

贵阳甲秀楼+云楼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重建“不存在”的日常

我是重庆人,在重庆话里,“不存在”的语义和普通话有一些微妙的差别。比如人家谢谢你,我们会说“不存在”,意思是“没关系、小意思”。我给这个系列定名为“不存在城市”,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象都是经过我后期“创造”出来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另一个意味就是希望这是一个轻松的系列,不要那么强调技巧,也不赋予太多意义。

武汉古德寺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在拍摄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自然而然的联想。比如拍摄哈尔滨,我把哈尔滨的松光电影院和龙塔结合起来。松光电影院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区,有快一百年的历史了;龙塔,是现在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破败的电影院和璀璨的电视塔,从过去大家要去抢票看电影,到如今电视也逐渐被网络取代。这两个地标组合在一起似乎隐喻着一种时代和媒体的流变。但是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我希望把对图像的解释权交给看见这个图像的每个人。

哈尔滨松光电影院+龙塔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福州的福道是一条全钢架镂空步道,一边连接左海公园,一边连着闽江廊线,中间还穿过金牛山。我在福道上走了两个小时,确实很美,而且它是一条森林步道,是城市里功能性的存在。在后期里,我把原本在低矮山坡上的步道立起来,就仿佛重构了一个立体城市。

福州福道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类似的,天津文化中心有一个雕塑《水中月》。我在后期中把它从旁边“挪”到了水池里。因为“水中月”怎么能不见在水里呢?

天津文化中心水中月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前两年有一个摄影师叫刘涛,他本职工作是抄水表,会在街道上拍摄一些非常奇妙的平凡人和平凡街景,我很喜欢。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日常生活中似乎很难看到一些瞬间,会让我有冲动记录下来。所以我拍不存在的系列,也是从日常的城市中去调取自己的想象力。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照片的时候,会想到: 我平时也见到过,我怎么没有想过?或者,它为什么不“长”成这样?

杭州印+雷峰塔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排版|俞冰如

审核|王菲宇

城市家的精彩内容无法被第一时间看到

打开城市家CITY+公众号主页

点击界面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不再迷路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