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许多相声名家,例如刘文亨等,为什么感觉知名度仅限于天津?隋朝末年瓦岗军风生水起,李密是如何让瓦岗寨一步步走向灭亡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天津有许多相声名家,例如刘文亨等,为什么感觉知名度仅限于天津

老一辈相声艺人,在知名度方面远不如眼下的相声明星,根本原因在于两点:

第一、对自我包装、营销炒作等宣传推广手段不重视,甚至抱着鄙视跟排斥的态度;

第二、对于新兴的媒体传播工具不了解,无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甚至沦为网络媒体的攻击对象。

天津相声名家基本上就是在圈内响蔓儿,一生都在小剧场表演,连上电视的机会都少。再加上很多老先生观念非常封闭,即使有一身能耐,也只能在一个小巷子里孤芳自赏。

刘文亨柳活再好,尹笑声刘文步佟守本黄铁良陈鸣志等小剧场效果再炸,南开国乐的新人们创作能力再强,他们不会利用主流媒体资源进行宣传,给自己贴金抹粉,他们就注定只能在小范围里传播。一旦出了这个圈子,他们就会面临血棒槌的灵魂拷问:

X德X拯救相声以前,你们都上哪儿去了~

XX纲说过,一个人活得够久,就成大师了~

废话少说,敢不敢商演卖票!!

马季先生说过:我认为金钱不是衡量演员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早知道那玩意儿是这种起子,他真该把这话一起写匾上。)

在天津学艺,在北京成名,这是过去相声界一个潜规则。但即便是媒体资源集中的北京相声圈,在宣传造势上也不同于现在这种流量至上的风气,而且推广渠道局限于电视媒体和广播等老旧渠道,在八九十年代相声黄金时期,马季姜昆冯巩等人作品和舞台状态都是巅峰,所以他们巅峰名气可以比肩最顶流的娱乐大咖。

但他们一旦遇到电视相声势微,自己作品后继乏力,很快就被大众遗忘。而随着网络媒体崛起,他们被别有用心之人将其立为靶子进行炮轰的时候,思想陈旧的他们也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任由人泼脏水造谣。

这就是老一辈跟当下演员的最大区别,一个用作品立人,一个是用人设立自己。

而两者的受众区别,一个是相声爱好者,一个是追星粉。

相声演员像娱乐明星那么疯狂炒作,还真是互联网兴起之后的事儿,而且是以某人为成功典范,带动起来的一种新风气。

当然出于赚钱为终极考量,这种风气也没多大毛病,反正没有违法犯罪,不过就是人为树立行业矛盾,给自己立个白莲花人设,把所有同行当成靶子一通打,把那些糟烂事儿边角料拿出来各种姿势晒,或者就是用别人的家事给自己炒作,最终自己得到流量跟收益。

但这种缺德操作的代价,就是行业变得千疮百孔,以及后来者都效仿,以流量和经济收益为唯一追求。

这种操作,对于老老年的相声艺人来说,是非常不可理喻的。

老一代以电视为主要阵地的相声演员,他们一旦站到舞台上,所呈现的就只有作品。而提到同行,基本上都是一水的吹捧。偶尔有点批评意见,也都是婉转又婉转,就怕话说过了,容易引发行业分裂。

相声界一百多年来,那么多打架扯皮的典故,但有几个当事人自己跳出来承认,并且没完没了跟对方隔空开炮的?

张寿臣马三立、马三立侯宝林、侯宝林马季、马志明李伯祥都有各种江湖传闻,但你永远听不到当事人在舞台上骂街,说“XXX又嫉妒我了”“又是元气满满被同行迫害的新一天”。

马三立1988年在燕春楼卷了李洁尘,但都是半开玩笑半砸挂的味道,让你听不出多少火药味儿来。如果换成现在这种风气,马三立得专门开个专场骂街,把李老道被窝里的事儿都掏出来炒。

但马三立不可能这么做,那是宵小之辈爱干的下三路事儿,人家马老是泰斗,泰斗卷人都是艺术,够你咋么一辈子的滋味。

正因为老一辈的相声艺人普遍都有这种职业操守,不会踩着同行的脊梁骨给自己当梯子,所以他们留下的只有作品,以及荧幕上那些音容笑貌。

侯大师自己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段砸挂,以及一段感人至深的遗言:亲爱的听众,尊敬的观众,侯宝林将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声泰斗马三立临终遗言:在我过世后,请将我丧事从简办理,我不愿让各级组织再为我费心费神;同时我的朋友、学生和再传弟子也比较多,所以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篮、花圈、挽联,不接受钱物。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而不能给大家添麻烦,给国家浪费钱财。

看看,这才像大师说的话。

所以名气这种东西,也是有含金量的。名气大不一定艺术就好,名气小也不一定就艺术差,更多的时候是成反比的。

隋朝末年瓦岗军风生水起,李密是如何让瓦岗寨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瓦岗军的领导李密家族四世三公,曾祖父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也是北周的魏国公;祖父李曜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门阀士族中的佼佼者。

他参加反隋的第一支军队是隋朝老臣杨素儿子杨玄感的部队,杨玄感兵败后李密被抓住,押送途中给押送的官员送礼,打成一片,趁机逃跑,但一直被隋朝通缉,辗转几次后,投入翟让领导的瓦岗军。(翟让和李密漫画)

李密如何夺权瓦岗?

李密是隋朝朝廷的重犯,翟让一开始拒绝了他的投靠,把他关押在瓦岗外面,翟让毕竟是农民起义军,幻想有朝一日被朝廷招降,不能随便接受朝廷的重犯。李密的见识和对隋朝局势有全面的看法,先说服了瓦岗军的头目王伯当,此人到死都追随李密,然后说服了翟让,成功晋级瓦岗军的高级参谋。李密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瓦岗寨周边的小股起义军加入,声望越来越高。

隋朝派遣大将张须陀来进攻瓦岗,翟让没打仗就害怕了,以前被张须陀击败过。李密给翟让献计,并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和翟让前后夹击张须陀的部队,打败了张须陀,收服了张须陀手下的秦琼、罗士信等猛将,从此后,李密有了自己的军队,不再单单是一个参谋了。

在隋朝末年,有了粮食就能聚集大量的军队,李密提议进攻隋朝的粮食基地兴洛仓,取得军需物资,才能发展,翟让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够,让李密先率军进攻,自己作为后续部队。李密突袭兴洛仓成功,周围几十万百姓都可以在哪里取得一定量的粮食,接着李密击败了越王杨侗派来的进攻军队,李密名声大振。翟让觉得自己是农民出身,处理不好瓦岗军这么多事务,主动让贤,推举李密为魏公,主持瓦岗大局。

让权这事,翟让是诚心让的,但是翟让的哥哥翟弘(有称翟宽)不愿意了,弟弟不当我来当,并且密谋杀了李密。这事情让李密知道了,李密先下手为强,利用宴会的名义,斩杀瓦岗军翟让小集团的头目,徐世绩(演义中的徐茂公)差点没有成为刀下之鬼,被砍了一刀。瓦岗军的大权最终全部归李密。

处理翟让兄弟意图刺杀李密这事,李密处理的欠妥当,毕竟翟让收留了他,又让位给他,不应该对翟让集团斩尽杀绝,应该妥善处置,况且密谋刺杀他只在言语中流露出来,并且未付诸实施,可以采取边缘化或者分离等手段处理,顾全大局。这样做等于将瓦岗军最初的老臣们都得罪了,裂痕已经产生。

李密如何从昌盛走向败亡?

瓦岗军占领了兴洛仓、黎阳仓,后勤补给充足,各地义军纷纷来依附。另一个中原的霸主王世充倾尽全力进攻瓦岗军占领的粮仓,屡次被击败,最重要的一次,王世充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瓦岗军的霸主地位确立,大江南北的各股势力纷纷派人来依附,李渊也派遣了使臣表示臣服,李密眼看有统一天下的趋势,李密自己也有些飘飘然了。

李密派遣30万大军进攻洛阳,洛阳岌岌可危。此时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宇文化及等禁军将领在江都勒死了隋炀帝,自己率领隋朝精锐禁军10万西归,要回到都城长安,他们拥立的是秦王杨浩,而王世充等人拥立了越王杨侗,他们都自称隋朝的正统,实际上都是傀儡皇帝。

瓦岗军的李密集团成了一个异类,宇文化及集团和王世充集团将联合夹击瓦岗军,面对此种局面,李密依附在越王杨侗的一面,但明显是表面文章,互相不信任。越王杨侗命令李密迎击宇文化及的军队,李密居然去和隋朝的精锐对上了,此事欠缺谋划,此时有三大集团,李密集团、宇文化及集团和王世充集团,任何两个集团对攻,得益的必然是不参战的集团。不过李密和宇文化及都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