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疼痛难免》9.4分,差点让瞎翻译喧宾夺主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丨Mr. Infamous

简中世界很多时候都要比许多所谓的喜剧片好笑,不仅懂得把能量从负掰扯成正,而且懂得把本质从悲逆转为喜,这「大智慧」就有无与伦比的喜感。

好比戏说,可谓抓到了博古通今的历史价值。好比阿Q,可谓摸清了翻云覆雨的现实态度。又比如指鹿为马,把「疼痛难免」(This is going to hurt)包装成「绝对笑喷」。

亚当·凯以此为名的书,中文版叫《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封面上赫然印着「掀翻整个国外卫生部的爆笑核武」,宣传文案则是「6年221篇男妇科大夫的私人日记,风靡33国的爆笑妇科段子集锦!3句话1个笑点,脸红心跳到根本停不下来!这次可是真的读懂女人了!」

文案末尾提到作者致国外卫生部长的公开信,揭露医疗服务体系各种问题,转头就不无欢欣地宣示「出版当日就被部长喊去谈话了」。也说到医者之心和珍惜生命的,但更主要是烘托「冷面笑匠」的定位。

至于在正文里「义正词严」地把亚当的同性伴侣翻译成女朋友,那更是具有本土特色的至高幽默了。

展开全文

卖书真难。但接受不同,面对伤痛,处理悲剧,看来更难。

最近,由这本书改编的七集迷你剧《疼痛难免》上线,迅速以9.4高分拿下豆瓣的全球口碑剧集榜冠军,这一面提高了书的曝光度,一面也让人体现到这差异之下的辛辣讽刺。

故事的主角是本·卫肖饰演虚构的亚当,一名妇产科的执行主治医师。他夹在科室不上不下的位置,每周工作得有97小时,疲于应付各种生死攸关的任务以及上司、病患的指责,却没有足以适配的薪资待遇,而且私人生活被不断挤占,直至爱情、友情都受到威胁。

哪怕是这样沉重的故事,也确实可以充盈诙谐成色。这主要来自于他的日常斗嘴,以及自言自语或打破第四面墙的吐槽。譬如他跟态度不好的温妮卡太太对话,每次都在互损,对方说自己死了没人在乎,他就说狮子和魔衣橱没准会想着你呢,对方口嫌他送的酒,他就说那是新鲜的蝾螈眼泪,总在暗搓搓调侃对方是老女巫。

又或者听到家长要给三胞胎取名米莉、比利和莉莉,亚当也会嘴上说好,心中暗笑,并联想到唐老鸭的三个侄子辉儿、杜儿、路儿。

欧美影视真实的一个表现,是允许主角或一些背负道德光环的人,用某些兴许带有冒犯性质的方式来不完美。亚当应对过许多堪称稀奇古怪的病例,比如要帮患者从下体取出各式(不乏创意)的物件时,也像在替观众念出犹如神来之笔的弹幕。

这些相当英伦的幽默,往往能带来具有余味的会心一笑。但相比日记体的原著,剧集的段子还是少了,在抻长的医院生涯展现中,搞笑的比重是要有节制地下降的。

结合过于困苦的环境和过于端正的旁人,亚当这种小人物式的磨难,把即时的心理活动烘托出了伤痛的气氛。

不同于国内出版社,或者许多受众对于爆笑近乎病态的追逐,亚当所表现的,更像是一个人在应对压力与负面情绪时的应激反应,他不只拿这些笑话当作繁重工作的调剂,而是当作溺水时好不容易得来的一根吸管,可能否喘上一口气,还得取决于风与浪。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以悲写喜,不是从苦难里寻找笑料,来彰显一文不值的塑料乐观。国外人的实诚,在于明刀明枪地告诉你,疼痛就是难免的。亚当最常对男友哈利说的一句话,就是「还好」,掩耳盗铃地隔断了交心的宽慰,最终印证了事实上「一点儿也不好」的灾难性打击。

他的崩溃过程,剧集构设得很巧妙。在非人性的日常职场中穿梭,亚当与刚才提及的温妮卡太太之间,有一段很特别的呼应关系。那位85岁的寡妇,从来没见过两个儿子前来探望,渐渐地把孤独中的失望表现为冷漠与毒舌。疲惫地封闭自我的亚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么一匹独狼,只是表现得更有隐藏性而已。

他们每日的互损,其实夹杂着一些期盼,期盼对方在又一天把自己从麻木中激活。那么大的医院,或者说那么大的人间,谁能想到他们才是真正知根知底的「对手」呢?

所以,当老太太濒死,亚当还曾想过枉顾她不许抢救的愿望,而即便上司禁止他过多介入病患关系,他也还是去参加了丧礼,而且郑重地带上了男友。温妮卡之死所造成的影响很深远,相当于切断了亚当跟自我的很大一部分沟通意愿与能力。

与此同时,《疼痛难免》还布设了施芮缇一线。她是亚当的手下,也是亚当的过往。聪明的她需要同时招架繁重的日常工作以及备考任务,严重缺觉,身心俱疲,最终,集中爆发的抑郁症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在这个时候,她又成了亚当的一种未来。

而且,剧集揪心地表现出,心理疾患缠身的历史只能在这个地方不断重演,就像亚当后来说的,国外平均三周就有一位医生身亡。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总被批评的亚当会不留情面地说施芮缇,当后来施芮缇面对手下艾尔的时候,也无意间重复了这一套。但她还没有彻底「亚当」化,所以还能在语气重了的时候及时刹车。可又因为得知自己终将要变成的模样,加重了抑郁,更能印证亚当避无可避的宿命。

施芮缇极其短暂的经历,像是亚当甚至亚当们的缩写人生。温妮卡预示的自我去世与施芮缇预演的精神去世,连带着真真正正的肉体去世,把在繁重工作中还要应付上司玩弄、投诉威胁的亚当,彻底逼到了绝路边缘。

原著作者自身也患有PTSD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只是在剧中,分派给了亚当和施芮缇。他让角色跟他在现实中那样选择弃业,通过束手无措的事实,来一反苦等柳暗花明的励志套路。

这部实质上贴着喜剧标签的丧剧,并没有兴趣教人化解悲恸或逆风飞翔,而是提醒人们不必一味任由外界折磨自己,甚至不要只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

也就是说,剧集展现亚当、施芮缇这些个体在工作中分身乏术,并导致在爱情、友情等多方面全线溃败,不只是为了达到跟无数有过相似体验的观众的共鸣,而且要立体地展现一个可以说是吃人的体制。

最首要的对象,是NHS(国外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这体系通过税收来保障公费医疗保健,诚然有过相当积极的影响,但是,资金匮缺、人手不足、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又使得服务很难跟上病患需求,而从业人员困在超负荷工作中,身心都受到严重损害,却很少有人关注,甚至不被允许自我修正调节。

公立医院条件恶劣,但是一如剧中所示,私立医院有着极其豪华的硬件配置与福利待遇,哪怕医务专业水平完全跟不上,而即便是在同一个奔忙的公立医院里,高级别医生可以油滑地躲过许多差使,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巨大落差带来了难以逃避的剥削举动,作者以清醒的认知,引发了关于学医、从医的质疑。

他很现实地粉碎了职业光环,从最人性的角度,指出了医者仁心这种使命感下的医者不自医,指出了制度的漏洞百出只能引发越来越大范畴的恶性循环,而这才是促动卫生部长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理由。

不仅如此,他指出了吃人的并不只是垂直的医疗体系,还包括有着相似本质的社会。因为内在慕强、攀比、趋利避害、重利轻义的环境,使得很多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各种目光所绑架,亚当母亲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冰冷、畸形的亲子关系所钳制、蹂躏出来的心病,也早该引起重视了。

跳出自我审视之后,他还通过勾画形形色色病患及其家属的短暂照面,还原出现实世界的诸多面相。各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失责、漠视、功利、刻薄等等,再西方,也很容易让所有人对号入座,至于家暴、自残等需要更破解关注的普遍问题,更有痛心疾首的一段段戏剧性展示。

《疼痛难免》竭尽所能地,从一个良心医生的角度,检视下至个体感官,上至体制构建的谬误与漏洞。

它必然存在满溢的窒息感,也必然不会让普罗大众得到轻松愉悦的观赏兴头,哪怕它在软硬件上,无懈可击地抗打。剧集主创没有一丝遮掩、粉饰的兴致,但正因为有这赤裸的勇气与道义,带给外界许多改变的倾向性与急迫感。

这无疑是场「负能量」的胜利——不是指一味怨天尤人或尖酸刻薄的糟心情状,而是指这些能让人拨云见月的视角,让人抽身重启的魄力。既然疼痛难免,起码不该一无所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