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理想人格的名言警句(孔子的人生格言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孔子的人生格言

  孔子的人生格言1

  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孔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6.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11.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3.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15.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

  18.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19.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1.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2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2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24.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2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2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27.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2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29.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0.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孔子的人生格言2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5】有教无类。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不学诗,无以言。

  【2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过,则匆惮改。

  【28】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3】不迁怒,不二过。

  【3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巧言乱德。

  【39】巧言令色,鲜矣仁。

  【40】刚、毅、木、讷近仁。

  【4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0】放于利而行,多怨。

  【5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人生格言3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