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的产地是哪里的特产(端砚的产地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端砚的产地是什么

端砚的产地为广东省肇庆市。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端砚特点

端砚之所以称雄于世一千余年,满誉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端砚石的原始母岩形成于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材料取于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的特点,有“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且宜发墨的长处。它纹理绮丽各具名目,自唐代以来颇受青睐,后来加工技艺逐渐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长盛不衰。

中国四大名观之冠一端砚产自哪里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端砚是《端溪龙皇巨砚》,其长为2.76米,宽2.16米,厚0.21米,重达二吨。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并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现收藏于鼎湖山宝鼎园内。

端砚的产地在哪里

端砚产地在广东省肇庆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因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扩展资料:

产地分区

1、端溪东侧,斧柯西麓。

端砚石主要石材产地分布在肇庆西江羚羊峡两岸,北岭山等地一带,东歪沙浦,西达小湘,南沿崇隆,北据北岭,开采的砚坑星罗棋布,制砚之石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分布在羚羊峡南岸,端溪东侧斧柯西麓一带是砚坑岩最集中而且石质也是最好的地方,计有水岩坑仔岩、麻于坑、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芭蕉岩、古塔岩等。这些坑岩的石质比较好,制出来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与欣赏都很有价值。

2、西江北岸,羚山南麓。

与斧柯山隔河相望的羚羊峡北岸羚山南麓,也有几个砚岩:自线岩、二格青、有冻岩等,所产的砚石为中低档砚石,由于石质不够好及数量少,现已很少开采。

3、北岭一带。

西江北岸,七星岩背后的北岭山小湘至鼎湖一带,砚坑有宋坑(将军坑)、盘古坑、陈坑、伍坑、竹篙岭坑、北岭梅花坑,有位于小湘的蒲田坑,位于鼎湖的蕉园坑等。

4、桃溪、沙浦。

分布在斧柯山东部的砚坑有沙浦诸坑,计有典水梅花坑、绿端岩、苏坑、有冻岩等,因为沙浦砚石中有的跟老坑、麻子坑、坑仔”等砚石相似,为避混淆,统称为斧柯东石。

历史进程

在唐代初期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

唐代(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对于实用工艺品端砚来说,由于尚处在初采阶段,还没有形成专门艺术。

宋代(960—1279) ,位于星岩后面的北岭山一带的宋坑开坑取石。

宋代  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黄金时代。文臣学士在宋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越地位,文人士大夫阶层更为庞大,他们对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都无不刺激砚台和其他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因此端砚开采量大大加大。

加之到了宋代,雕塑巨像如洞窑摩崖、峙观已渐超消替,而可陈置几案的小巧玲珑的工艺品雕刻则日渐兴旺,其中石雕以砚台最为著名,端砚已被视为全国第一名砚。

端砚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端砚是广东省肇庆市特产!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当时的端砚无图案花纹装饰,十分简朴。据说到了唐中叶时,一名老砚工路经端溪,看见有两只仙鹤落进溪水中再没有起来,他张网捞捕,捞起了一块石头,石中有鹤鸣声,他把石橇开,奇石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上面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后来砚工们纷纷仿制,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工艺品的开始。
  

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

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有疑问欢迎追问,满意望好和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