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由客观指标组成的全客观大学排名榜原创发
发布时间: 2023-07-11

所有指标都为客观指标的全客观大学排名榜在今日头条原创发布。

目前,无论是国际三大榜还是国内的大学排名榜,都有大量的主观指标,权重最低的在20%,最高的在百分之五十。如此之高的主观指标,方便了暗箱操作。比如声誉指标,完全由排名机构自己说了算。这也使得几乎每个大学排名榜,都有一些超出公众认知的某些大学的奇高排名。而网友们对于一些高校的采购公示查阅之后,发现不少高校邀请排名机构来做咨询的实锤公示。而这些高校恰恰是排名虚高的。

排名榜的另一个问题是不透明。有不少排名榜不公开指标构成,几乎所有的排名榜都不公布数据和数据来源。这也是为了暗箱操作。

这些不诚实不可信的排名。误导了很多家长的高考志愿选择。毕竟不是所有家长都受过高等教育,信息灵通的。

因此,我们通过半年的努力,访谈了一百多所高校,搜集了大量数据,进行了海量的统计工作。最终推出全部由客观指标构成的大学排名榜。很多接到我们电话访谈的高校表示,我们是第一个来电核实数据的排名榜,此前从未有其他排名榜来电核实数据。

我们的排名榜全部由客观指标构成,我们实行三个公开:

公开全部指标构成、公开全部数据、公开全部数据来源

。这样彻底杜绝暗箱操作,打造可信赖的大学排名榜。

一、指标体系构成

我们的大学排名由三方面指标构成。第一方面是学术贡献。第二方面是就业升学。第三方面是杰出人才培养。

学术贡献是大学的两个基本职能之一。在学术贡献衡量上,我们没有片面强调论文。而是更强调对国家所做的贡献。我们的第一指标是国家三大奖。这是国家对于科技工作的最高奖励。第二指标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这也是一个学科方向最重要的研究中心和对国家做出最大贡献的地方。第三指标是教育部a+学科。这是教育部对于各个大学学科实力的评估,只有前2%的学校能获得a+。第四指标是全日制教师近五年当选院士数目。第五指标是顶级杂志《自然》和《科学》的论文数量。第六指标是自然指数。

教书育人是大学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就业升学是大学承担育人工作的成果评估。对于广大学子,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更看重的就是就业升学的出路。由于各个学校的就业率数据严重失真,我们没有纳入就业率指标。我们纳入了毕业生首年度月薪指标。毕竟,对于很多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毕业后能挣多少钱才是第一关心的问题。第二个指标是本科生深造率指标。深造是指读硕士博士。对于越来越卷的职场,读硕博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三个指标是第一批选调入选省份数量。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的捷径。

第三个大方面是杰出人才培养。这其实是第一个大方面和第二个大方面的交集。对国家来说,杰出人才是高校对于社会的贡献,而对于考生来说,杰出人才比率是自己将来能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精英的比率。我们用四个数据指标来衡量杰出人才产出。第一是杰出大师人数。也就是诺贝尔科学奖、菲儿茨奖、图灵奖得主人数。这也是国际排名机构非常看重的指标。第二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人数。第三是毕业生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人数。第四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成为政界杰出人士人数。所以杰出人才方面我们纳入学界、政界、商界三个方向的代表。至于艺术体育之类,我们不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流。而且也不是高校培养的主要方向,所以没有纳入。

展开全文

二、数据来源

1、国家三大奖

国家三大奖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科技最高级奖励。由国务院颁发。

我们统计了各高校最近五年的国家三大奖数目,数据来源是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方网站。

2、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来自各校官网和各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以2021年12月数据为准,之后新获批的不纳入本次排名,纳入下一年度排名。

说明:

(1)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不计入。

(2)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计入。

(3)国防重点实验室今年排名暂计入。后续年份看相关部门政策再做调整。因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所说的七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据我们暂时予以认可。七个中包含四个国防重点实验室。

同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防重点实验室也都计入。

西北工业大学未明确说明国防重点实验室数量,暂不计入。

(4)北京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各个排名榜单非常不一致。最低的9个。最高的12个。我们查询官网后发现2021年12月是8个。经过致电北京大学宣传部,确认该数据。

(5)共享校名的不同城市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视为不同大学。其国家重点实验室按实际归属地计入。其他指标也一样处理。

3、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学科数量。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在2022年12月下发各个高校,但是还没有公开。因此我们将在下一年度纳入该数据。

学科评估的主管机构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但其官网仅仅公布了第三轮学科评估数据。我们采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数据来自各学校的官方网站。

说明:

不同城市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按实际获得a+的计入,不重复计算。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均在官网称获得两个a+。我们电话联系了上述两个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即在徐州的)明确当时学科评估是他们递交的资料,也得到了明确的批复给他们的评估结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明确回答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这两个a+计入中国矿业大学。

不同学科的a+,我们暂不设置不同权重。虽然理工科的比文科的要意义重大很多,也投入大很多。这是为了适当照顾和平衡文科院校。

4、近五年全职教师当选院士人数

其他排名榜都纳入了全职院士这个指标。但是大部分学校公布的院士数据都是包括双聘院士的。只有北京大学等少数大学公布了全职院士数据。我们通过电话向一些学校了解了全职院士人数,但是只有少数学校回复了我们答案。多数学校宣传部门表示自己也不掌握相关数据。就回复我们的少数学校的数据来说,和其他排行榜的数据差异很大。

因此,我们没有纳入全职院士数据,而采用了数据来源比较明确的近五年全职教师当选两院院士人数。数据来源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公告。

5、2021年度顶级杂志《自然》和《科学》论文数量

《自然》和《科学》是声誉最高的两本学术杂志。我们统计的数据来源是其官网。统计的口径是同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为该高校。否则不予计入。

6、2021年度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是《自然》杂志发布的指数。其包含了84种高影响因子杂志(数量会小幅度调整)。这些学术杂志大部分是理科的,工科的很少。

所以纳入该指标也是平衡理科高校和工科高校。因为对于国家贡献的几个指标,工科高校有更大优势。

数据来源是《自然》指数官方网站。

7、有关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排名一直是个重大难题。由于它公布的指标很多是中科院全部的数据。这种把中科院和大学混同的做法对其他大学不公平。所以很多排名榜干脆不纳入中国科学院大学。

我们暂时采用有所区分的方式。对于论文,按实际署名单位统计。教学相关指标,比如a+等,暂时承认其可以用中科院指标。国家三大奖等明确到中科院具体哪个研究所的,不计入中国科学院大学。

8、本科毕业生深造率

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是指本科生保研、考研、留学成为硕博研究生的比率。由于现在职场学历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好的就业岗位往往要求有硕士博士学历。本科生深造是提升自己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逐一统计了各校2021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或者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里的深造率。如果有高校尚未公布2021年度报告,我们使用2020年度报告作为替代。数据来源都是各高校官网。

说明:

(1)新疆大学官网最近的报告是2017年的,我们使用该数据。

(2)陕西师范大学只公布了非师范生深造率。

(3)国防科技大学的数据是非军籍深造率。

(4)三个军医大学未公布本科生深造率,所以没有纳入我们的排名。

9、第一批选调省份数量

选调是进入公务员序列的捷径。而面向名校的定向选调更是各省培养后备干部的重中之重。选调生中的第一批定向选调生更是优势巨大,往往能去省直单位,而且提拔快。

我们统计了2021年开始的2022年(选调工作是跨年度的)各个学校入选各省第一批定向选调名录的次数。数据来源是各省和各大学的选调公告。

说明:

(1)统计范围涵盖全国三十个省(直辖市)。不含港澳台。西藏因未找到相关资料未纳入统计。

(2)我们不计入只有部分学科入选的高校。也不计入只能报市直或者少部分省直岗位的学校。

(3)定向选调分批次的省份,我们只计第一批。

(4)江苏选调只计第一梯队。

(5)浙江不计入县乡选调高校。

(5)福建只统计第三类别。因为前两个类别是福建省属高校。

我们统计的结果与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