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吕梁风 欢喜百姓年——马慧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也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虽然各个地方过年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年的韵味却是相同的。三年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取消各种活动,老百姓的年似乎嘎然而止。然而万物又似乎萌生着无限的希望,我们之所以对过年依旧保持着浓重的仪式感,是因为我们依旧保持着对“年味”的向往。始终坚信:冬去春来吕梁的年定会红红火火闹起来!

静静的聆听着岁月的过往,轻轻的将所有的日子翻过,新的日历开始了新一年的篇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佳节至”。又是一年春节将至,碛口老街上人潮涌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人来人往的嘈杂声,红红的灯笼,吉祥如意的对联,各种各样的年画,处处洋溢着年的喜庆,无不提醒着年走近的脚步。

展开全文

大年初一迎喜神,狂欢的鼓点天官大庙前敲打的轰轰烈烈。承载了柳林高家垣居民五百年的历史记忆和黄土高原传统的年俗文化,将在新的一年里重拾旧时的繁华迎来崭新的辉煌。

人杰地灵属于心灵和心灵的映照。用美好的祝福装扮新年,是高家垣村人最传统而朴素的愿望。人们土里土气的梦想,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穿透泥土,穿透魂灵浸渗的精神家园。为之劳碌一生,大年初一这天敲响村庄用心灵触摸的这片土地。

临县安业乡问家山村,举目但见,天挤扁,地挤绉。阡陌纵横,沟壑交错,羊肠小道,半路寒窑。一幅“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厚重油画巨作,栩栩铺展开来。远处这忍俊不禁的风景线,多少次魂牵梦绕的画面,饱含着故乡的深情和对黄土地的留恋。那段羊上坡,循声张望的人们,节日的炮火点燃了-锣鼓喧天和欢乐年里翩翩起舞的秧歌盛会。

国家级面塑传承人李成秀老人,又在蒸制每年一次岚城供会上的花馍。2017年这位善良慈祥的老人离开人世,但是她开朗热情和善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塑是她毕生的事业,传承并悉心教导,培育出很多优秀的面塑手工艺人。

淡去了的终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岚县供会虽无法考证其年长,但一代代面塑艺人将自己的智慧与心血凝结其中,并且发扬着传承的魅力,才成就了今天岚县面塑的精彩。我们希望,寄托了岚县儿女无限情思的面塑艺术节,能够在新的时代焕发青春,永永久久谱写更多的辉煌!

从街巷的那头穿梭而过,温暖、亲切、安详。在我内心的深处,穆村老街不仅是历史遗留的古老记号,而且是你我他内心深深扎根的灵魂家园。不奢求读懂它每处青砖、瓦片、老院和古巷,却愿意拂去心头搁浅的灰尘,放慢了脚步,用心去感受那岁月弥留的沧桑。

淡淡的斜阳穿过青色的旧街巷,小胡同深处的风温柔的拂过,将过往重新翻阅直至走进曾经的画卷,那些来来往往的繁华似锦,年招展着五颜六色的味道徐徐而来;时间在古镇留下深深的印记,心却还是当年的模样,风一样在深巷里飞窜;笑语盈盈地归来,翻唱着泛黄的歌谣。

穿过印象里这条古朴的街巷,天空是大朵的白云,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其实日子有时候可以简单的是剩下一份守候,眉间的清风,眼中的妍雅,随遇而安的心情,因为有爱,夕阳西下,仍然可以在温暖怀抱中开的繁花似锦。

浓郁的明清文化,仿佛述说着历史的沧桑。老人和狗定格那年正月的瞬间,就像潜入梦中古朴而幽静。

那洋溢在脸上的幸福的笑容,是心灵放飞的好日子,这个世界的无限魅力尽收眼底,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充满了诱惑力,令人向往,让人追逐。穆村的年充满了欢乐和喜庆。

柳林盘子最早起源于穆村,老百姓们聚集村里各处扬场地,随意选一处磨盘或石碾跟前,搭设简易神坛择日元宵节祭祀。每每此时各户人家端一内置蒸作贡品的盘子,摆设供奉在磨盘石碾,其上贴一幅写有:天地三届十方万灵真宰。简易神棚内村人携妻伴子前来敬香烧表,祈求一年全家平平安安。所以最初的盘子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所谓的“天官会会”又称“小子会会”,后来由能工巧匠制作成非常精美的组合型仿古建筑模型,是民间庙宇文化的高度浓缩。

穆村旱船秧歌队,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成为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喜庆队伍,成为家乡民俗文化活动的亮点。

穆村曾经的老戏班,演绎成现在的秧歌队,扮相着装完全是标准戏班的风格,粉墨浓妆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角色。

盘子文化节的高潮部分,舞狮闹秧歌整个古镇节日气氛热闹非凡。秧歌队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过街、掏场子、陷(Ran)船,以艄公为首的全船人齐心协力,排难起航的完整过程。晚上人头孱动、焰火齐鸣,张灯结彩,高搭彩盘、遍点社火,极为热闹。

水船秧歌又称“跑秧歌”,是一种大型的民间舞蹈,盛行于柳林沿川一带,以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等乡镇为典型分布区。秧歌队伍由艄公和“装身子的”(秧歌队员)两部分组成。

明清街益庆花店旧址院内,三只狮子在咚咚嚓嚓的锣鼓声中张牙舞爪、耀武扬威地向人群中跑去。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狮子身上。只见两只狮子在场子里时而抓耳挠腮,时而翻身打滚儿,时而满场奔跑。狮身上的铜铃铛摇出一串串哗哗啦啦的旋律,在古镇的上空飘荡。

元宵节期间,院子里也要垒小旺火。人们穿上新衣服,齐聚院中,围在四周,由家中长辈们开始垒煤块,晚上点旺火烧圪针。到晚上时,要点火放鞭炮,火苗变小后,要跳火堆。小孩子由大人抱着在火堆上往返跳几次,有消灾除难的意思。

穆村年俗文化节上演实景剧。贾府大婚之日,于悬镜楼登高。美人绣球高举,男儿垂涎欲滴。千米长街澎湃,万人拥挤观看。

有些时候,我心里总是想着,假如岁月匆匆的脚步能放慢点、再慢点,那该有多好。只可惜这一切都不过是我心中的妄念罢了!时光的流逝依旧,而我依然还在这万丈红尘中,兜兜转转的前行。忘不了穆村古镇的柔美,忘不了穆村人民的热情,忘不了古镇记忆影展,忘不了年俗节的狂热!

农历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农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吕梁仍然流传着渐行渐远的捏“仓官人人”。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它是农民企盼丰收的节日,各种活动也跃跃而生。“人口盘子”前那一盏盏精心制作、火焰炽热的面灯,催促着仓官爷爷为农家添仓圆梦;那一声声虔诚的呼唤,寄托着人们对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静静的聆听着岁月的过往,肆意横行三年之久,疫情只是苟且残喘,我们终将会迎接胜利的明天。轻轻的将所有的日子翻过,新的日历开始了新一年的篇章。我们在岁月的回首中静静的守望;让我们静静的守望中,默默的祝福;让我们在一家人团聚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让爱在凝聚中升华,让祝福传递着情谊;让我们在逝去的虎年的终点,点亮兔年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轻松起航,努力新的明天!浓情吕梁风,欢喜百姓年!2023年,让我们在浓郁的年味中,看江山如画,听岁月如歌,品挚爱的真情!

作者简介

马慧珍,女,1975年生,吕梁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法制宣教科副科长,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13年-2014年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优秀会员及先进个人。2014年平遥国际大展吕梁“黄河岸边是故乡”主题摄影作品,担任具体图文编辑,参与布展策划解说接待等工作。自己的5幅作品参展,3幅作品选登2014年第14届平遥国际大展影像生活梦想世界。2014年12月被吕梁广播电视台《吕梁第一民生》人文吕梁摄影栏目《民生万象》聘请为图文特约编辑。2015年5月图文编辑《义居寺画册》(12月初出版)。2016年山西省二十一届摄影艺术展览记录类《山村秧歌》金质收藏奖。2017年荣获“山西省首届青年摄影十杰”。同时很多优秀散文作品登载于吕梁文学,石州文艺,平遥文学等文学杂志。

离石融媒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