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与文化学家有区别吗?你觉得国内的一流学者有哪些如何评价他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文化学者与文化学家有区别吗

【文化学者与文化学家有很大区别】

一、厘清文化学者与文化学家在概念与内涵上不同之处的必要性

近年,媒体与现实生活当中,包括媒体人在内的社会大众的绝大多数人由于不明白什么是文化学者,往往很随意地将一些题材涉及文史作家、稍为能讲出一点文史典故或地方民俗的人士称为文化学者,这已经是一个张冠李戴的浮夸现象。

更有甚者,民间未受过高等教育或不喜欢思考的,更有主办方、主事者、主持人闹出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将嘉宾介绍中的“文化学者“表达为“文学者“的笑话。

对于文化学者这一概念与内涵的认知尚且如此,遑论“文化学家“了。究其因,是由于文化学自1870年于国际上被学界确立为独立的学科从人类学分离出来之后,至今150年,这门学科并未真正进入中国。对于一个有着世界公认的辉煌而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之事,尤其是当下正在进行着伟大的中华文化复兴事业,正常应该需要更多的学术理论支持,我认为,学术界是应该到了面向社会普罗大众进行基本的文化学常识普及的时候了。普及需从概念入手,比如本文所提的这两个概念便应罗列其中。

二、文化学者与文化学家的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

二者都是从事文化学领域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

所谓专业,是指在某一方面深入且具有专门的研究或应用能力,并非一定以此为职业,与职业亦不相同。但是说到学术研究的专业,则相应需要明确为具有学术理论上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造诣与成果取得,与应用能力甚至无直接关联。因此,一用排除法,我们就很容易明白前述必要性中种种现象的荒谬之处。

以故,二者均为具有研究文化学的能力且从事了相关学术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的人,均可统称为文化学者。这里的学者之意,并非“学习着的人“的简称,“学习着的人“更倾向于指向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的学生,尽管学者本身也需要不停学习。

通俗来说,学者就是“做学问的人“,文化学者就是“做文化学研究的人“。

2、文化学者与文化学家的不同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通过搜索引擎却是无法搜索出文化学家的概念及此二者的区别。我们中国对于文化学及相关常识实在是太陌生了!

沿着前述逻辑与思路,答案很容易得出:文化学家,是文化学者中的杰出者,是学者之中的学者。

这点,类似于大家普遍听到的一句话,公认位列国学大师的陈寅恪先生一向被尊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因此,当我们回到当下无文化学学科及相关学术训练的中国学术界现状与语境,几乎无法搜索与见闻得到能被称为文化学家的学者,也就见怪不怪了,时间一长,也就可以用我们中国的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个现象,这成语就是:“司空见惯“。

但愿这种局面很快可以打破。有破有立,立起来的,将是加快我们的文化复兴进程,则不仅是学者之福,亦为全体国人之福。

你觉得国内的一流学者有哪些如何评价他们

本文摘录自360图书馆网友的文章:中国这些文化学者的新颖观点,你知道吗?

1、王东岳

王东岳老师是中国当代的独立学者。他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曾隐居终南山下,潜心修学20年。

王老师精通中国古文化、现代文明冲突、中西方医学及哲学。擅长从诸子百家论人文初期的独特思想方法;从刻画在甲骨上的文字透视中国式思维方式;尤其精通纵论现代文明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目前,王东岳先生被聘为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开设了《人文现象的自然位置》、《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与背景》和《系统科学与系统自然观》等课程。并著有《物演通论》、《知鱼之乐》、《人类的没落》等书。

新颖观点,递弱代偿学说:越原始的物质存在状态,它在宇宙中的存在丰度越高(倪按:通俗地说,即总质量越大),衍存时间越长,也就是稳定性越强;越后衍的物种,它在宇宙中的总存在质量越小,存在的时间越短,也就是稳定度越差。

先拿原子来看。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号元素——氢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80%,而第2号元素——氦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20%,其他90种天然元素加起来的总质量还不到1%。

再看太阳系。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基本粒子存态和原子存态的基本存在形式,太阳的质量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九大行星加上星际物质只占太阳系总质量的0.14%。然后,生命只在九大行星之一的地球上薄薄的覆盖了一层。也就是说,由原子存在、分子存在、再到生物存在,其质量分布是逐层递减的。再看,越原始的分子存量越大,比如最简单的无机分子,它构成分子存在的最大量,然后,从有机低分子至生物高分子比例越来越少,到生命已经是更少的一个存量,仅仅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层薄弱的生物圈。(倪按:虽然少,却是宇宙演化的巅峰之作。而人类则是这巅峰上的皇冠。)

我们再往下看,38亿年前已经存在的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到现在仍然是地球上生存力度最强、质量分布最大的生物物种,要知道,地表土壤的形成都与这些不起眼的菌类作用有关。现代古生物学已经能够证明这样一个规律:越高级的物种,它的生存力度反而越弱。比如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已经存在了38亿年,独霸地球长达二十亿年之久,而且迄今仍然是地球上生存力度最强的物种。再比如爬行动物恐龙,大约出现在2亿多年以前,它们称霸地球的时间只有1亿多年。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后面是哺乳动物,它们存在到现在只不过7000万年——9000万年,而在人类出现以前,99%的哺乳动物已经灭绝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物质的演化是一个存在效价递减的过程,随着物质演化流程的进行,物质的存在度是递减的。

按照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在物质演化的过程中,150亿年前最早出现的是基本粒子(它的存量最丰,稳定度最强,存在的时间最长),然后出现的是分子,再后是原始单细胞生物、多细胞低等水生生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宇宙中的存量是递减的,生存的稳定度也是递减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宇宙物质的演化过程中,物质的属性越少,它的能力就越小。

简单说“递弱代偿”,就是世间之物,后衍物种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这个观点无疑很有启发性。

2、司马南

司马南,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中国反伪科学代表人物。20世纪末因揭穿神功骗子而饮誉江湖;21世纪,因捍卫中国政治制度而再掀风潮。

新颖观点:特异功能国外没有这个词,国外有一个对应特异功能的庞大的概念群,这些概念群中有比方说叫超自然力、心灵现象、灵媒现象、超心理学等一大堆的概念。美国的百科全书,前苏联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这一类的概念都是对应着和中国的特异功能概念相近的东西。特异功能如果要是按照这种解释的话,用一句话来说,什么叫特异功能啊?特异功能就不是人所具有的功能,就是人不能干的事,是一种超自然力。通俗一点说,神仙菩萨王母娘娘鬼神他们展现的奇迹,那才叫特异功能。鉴别气功真伪的方法就是看他是不是为了收钱。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师”搞伪气功,无非就是为了骗钱,这里提醒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注意,把你的钱收好,无论如何不拿出来,看他还理不理你。

所以这个观点,好像不严格。也就是没有彻底反对气功,说气功不成立。应该是这样的。

3、唐汉

唐汉,汉族,属龙,已过知天命之年。学文,但自认为有数理天赋。自学哲学、经济学,最终步人大汉历史雾障。先后出版了《中国汉字学批判》、《汉字密码》、《唐汉解字》等著作。使沉寂多年的古文字学风波再起,先后被《新民周刊》、《北京晚报》、《瞭望周刊》、《文化月刊》、新浪网等媒体争相报道,被誉为“古文字学界挑战许慎、郭沫若的第一人”。

新颖观点:从汉字字根入手,追根溯源,探究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起源和流变,重新解读了汉子的体系面貌。

4、灵遁者

灵遁者,男,独立学者。原名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