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很多诗人在仕途的路上并不如意,在失意的时候很多诗人会通过发表一些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1

  这句话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的著名文章《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劝诫人们要把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先,要为祖国的前途和发展担忧,同时也勉励后人发奋读书,报效祖国。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范仲淹写出这样的句子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赞誉好友滕子京在朝在野皆勤政为民

  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而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文章开头第一段就有所交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篇文章是作者应巴陵太守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后的.岳阳楼所作的。那么滕子京何许人也,为什么范仲淹会受他邀请而作文?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为人清正,出处以国为重、以民为先。宋仁宗前期,刘太后垂帘听政,军国大事皆由她处理。滕子京和范仲淹等一批官员正是因为奏请太后还政于仁宗才遭贬谪。滕子京遭贬后并没有十分失意落寞,自暴自弃,他到任后,实干为民。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两年之后,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的这句话,正是对好友滕子京在朝在野皆心系国家和百姓的赞誉。

  先天下之忧而忧谁写的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这无疑不体现了范仲淹宽大的胸怀,包容了世间万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

  “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古诗,从古至今的古诗更是多到数不胜数,而古诗中不少写的不错的句子,直到今天都还是可以运用,下面分享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相关内容,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1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出自哪里2

   先天下之忧而忧作者是谁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写的

这个对联是歌颂范仲淹的,是岳阳楼上的对联。

意思是:站在岳阳楼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即讲的是范仲淹眼观四海众生,心忧百姓困苦,乐见民众安和。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因范仲淹的这句名句,所以岳阳楼的对联“万家忧乐到心头”便说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岳阳楼地处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

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扩展资料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出任泰州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