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否是汉初第一功臣比之樊哙,陈平等老部下如何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否是汉初第一功臣比之樊哙,陈平等老部下如何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萧何和韩信故事。

萧何功绩几何则是第二个问题。当然萧何的领导刘邦同学金口玉言承认萧何功盖众人,名列第一,众人不服也得忍着。

下面以史为鉴就跟大家聊聊萧何、韩信、刘邦的故事。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出身低微,年轻时曾经钻过屠户裤裆,被众人嘲笑。后来混到很惨,经常没饭吃,还被洗衣服的贫困村妇可怜,给韩信分了一碗饭,不然韩信可能早就饿死了。

之后韩信虽然投奔了项梁,可是也就是一个普通将士,项梁死后韩信又跟着项羽,也就是一个郎中的小官。

韩信眼见出头无望,干脆跳槽去了刘邦那里。但是刘邦也不认为韩信有才,只是让他管理仓库。结果就这点事情,仓库还出了大问题,十三个管理者全部被判斩首。最后轮到韩信的时候,刘邦亲信夏侯婴刚好在,于是韩信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觉得这人有意思,就跟他聊了几句,发现韩信还算有才,就把他放了,还给刘邦推荐一下。

结果刘邦没当一回事,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但是通过这个官职,韩信认识了萧何!这可以说就是韩信一生的巨大转折点。

刘邦被项羽赶到汉中做汉王后,麾下十多名将军认为刘邦必败,于是纷纷逃亡,韩信也在其中。

萧何知道韩信逃跑之后,来不及跟刘邦汇报马上追了出去。导致大家以为萧何也跑了。

萧何追上韩信之后,苦言相劝:要是这次刘邦还不重用你,那我和你一起走。

这样才劝回了韩信。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刘邦从谏如流,登台拜将。把全军都交给韩信指挥。韩信也不负众望,屡战屡胜,知道击败项羽,帮助刘邦一统天下。

这就是成也萧何。


但是击败项羽之后,刘邦麾下的异姓王多达七名。严重影响到汉朝的核心统治,于是刘邦开始剪除诸侯,韩信从心服大将变成心腹之患。

陈豨起兵造反后,刘邦前往平叛。韩信虽然被贬在家,但是打算乘刘邦不在里应外合造反。这个时候吕后和萧何商量,萧何献计说:现在消息流通不便,我们假说刘邦平叛归来,陈豨已被俘获处死,让列侯群臣都来祝贺。等韩信来了直接捉住就好了。

果然,韩信听了谣言,前来祝贺顺便一探真相,于是吕后和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这就是败也萧何。

至于樊哙之流,跟韩信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一次去樊哙家里做客,樊哙领着一大家子人再门口跪拜迎接韩信:说大王能到我家来,我不胜光荣啊。

韩信呆了一会觉得没劲,出门看见樊哙还在跪拜,于是自嘲的说:“我还真是丢人,这辈子竟然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这便是著名典故“羞与哙为伍”的出处。


关于萧何功绩如何,在史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喝到高兴之处,刘邦让大家总结为何勇猛无敌的项羽会失败,而自己能成功。

于是下面的马屁纷纷而来,有的夸刘邦天命所归,有的夸领导有方。刘邦哈哈一笑说:都不对!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所以能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的手中。

这也是这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的依据。

大汉建立后,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从龙之臣都要享受高官厚禄,那么谁的功劳排到第一?谁又排最后?

这种涉及的自身根本利益、派系的问题上,大家都争执不下,皮球又踢到刘邦脚底下。

刘邦二话不说,直接给萧何分封户邑最多。这下许多武将纷纷表示不服气,他们对刘邦说:

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灭敌无数。而萧何只不过是一个文人,一整天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凭啥能得首功?

刘邦说:

“猎人打猎的时候,指一下猎物,然后放开猎狗就好了。诸位武将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而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整个家族好几十人跟随我,你们好意思比么?”

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只能默认萧何分封户数第一就第一吧,但是评首功的时候,武将必须要占第一。

于是群臣推荐了著名的平阳候曹参出来,说:

“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刘邦刚才已经强行压下大家对萧何的意见,这次虽然觉得曹参没有萧何功绩大,但也不好说啥。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说:

“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

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而刘邦对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荣誉到了董卓、曹操的时候才被打破。可见萧何的功绩。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世功臣功成名就,最终却为何惨死

韩信这个人本事挺大,但往往本事大的人都会傲,从韩信的功高盖主,到他成为楚王时早已离死亡不远了,可韩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他这个人情商不高,他虽然用兵如神,可是并不了解刘邦,最终只能兔死狗烹。

刘邦凭借韩信的军事才能才能以弱胜强,打败比自己强大很多的项羽,可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太过强大,刘邦担心韩信如果一旦对自己不忠,那将是最大的隐患,韩信有足够的力量去反抗刘邦自立为王,可是他并没有称王的雄心。

难道刘邦就不应该杀他吗?他只是铲除了那些潜伏的隐患,他是为了刘氏江山,他这样做可能非常对不起那些有功之臣,但他却保全了子孙的江山,为汉朝江山稳固奠定了基础。

所以对韩信我们只能去遗憾,他的死或许从他那卓越军事才能打败项羽后就已经注定,而对于刘邦我们再去谴责也无济于事,他只是为了大汉的江山,为千秋大业做出了不得已的选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为何亲手毁掉一手“带大”的韩信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其战功赫赫,为西汉异姓诸侯王之一。他用兵如神,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称赞为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在兵家中有着颇高的地位影响。当然他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地位,除了他个人本身的军事能力外,还少不了刘邦对他得重用,而刘邦之所以对韩信重用登坛拜将,又是萧何极力推荐之功。

换句话说,若没有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可能就会无用武之地。正是因为萧何看出韩信有军事才能,才推荐韩信的,如此萧何亦可谓是韩信的知己,所以韩信的成功是和萧何有一定关系的。

然而刘邦建立大汉后,萧何地位尊贵,贵为汉丞相,深受刘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