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昆仑的诗意?念奴娇·昆仑原文及注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念奴娇昆仑的诗意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作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世界革命将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的理想。
作品原文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⒀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翻译: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赏析
这首词毛泽东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词里,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念奴娇·昆仑原文及注释

 毛主席诗词鉴赏——念奴娇 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要高要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三截
  截遗欧截赠美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飞雪里借用句说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火焰山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我国大山脉之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北南三支南支西里山长江上游通天河些支流源头南支东延青海境内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岷山和邛崃山处片海拔六千公尺雪原毛泽东岷山所看昆仑山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车圆天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擢倚天之剑“
  遗:赠送之意

《念奴娇昆仑》的意思

原文: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⑾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⒁。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中国。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念奴娇·昆仑的故事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原注】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作者原注
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昆仑〕山脉名称。其主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东段分三支伸展。其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作昆仑山的一个支脉。
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按: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作者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人或为鱼鳖〕人们也许要被洪水淹死。《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遗(wèi胃)〕赠与。
〔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念奴娇·昆仑的创作背景

1.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作者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2.
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
3.
原文
念奴娇 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