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司徒王大人的寿宴,请了朝中大臣却为何单单不请曹操?曹操刺杀董卓时是什么地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三国时期司徒王大人的寿宴,请了朝中大臣却为何单单不请曹操

历史意义上的“三国时期”开始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三国演义》描述的历史故事多发生于东汉末年。

东汉司徒王允宴请一事,未见于《三国志.武帝本纪》和《后汉书.王允传》,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故事桥段。

《三国演义》中写到,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王允假借寿诞,宴请旧臣,商议诛灭董卓。

故事中,曹操在座,只是“人微言轻”没有受到王允的重视。在众大臣哀伤无计之时,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

刺董事败,曹操假借献“七星宝刀”而脱身。随即逃回家乡,广散家财、召募兵马,起兵与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曹操刺杀董卓时是什么地位

曹操刺杀董卓这样的情节,只不过是在《三国演义》当中以重重的一笔出现,这也正是历史与虚诞碰撞的结合。

凉州刺史董卓

在《三国演义》当中,最先进入我们视野当中的就是气焰万丈、祸乱朝纲的董卓,他可以随意地撤换汉朝皇帝,任意杀戮朝臣,凌驾于大汉朝君臣士子之上!这样一来,《三国演义》当中曹操献刀,意图刺杀国贼董卓这一幕,就亮了人眼,使得人们对于曹孟德大名过目不忘。

子由暂且溯源而上,先和读者诸君一起,看看董卓霍乱朝纲之时,曹操其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吧?

汉西园典军校尉曹操

曹操此时,年33岁,身列西园典军校尉。

未曾留意这一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千万注意,当时汉朝在大将军何进的军事力量范围之外,还有着一支新组建的军事力量,这就是西园五军。

汉灵帝刘宏(无上将军)

汉灵帝刘宏直接任西园五军的“无上将军”,其后,分别有西园八校尉,家族显赫的袁绍位居前茅,任中军校尉,曹操位置居中,为典军校尉。

汉大将军何进

大将军何进欲杀宦官,反而被宦官集团头目张让所杀,以此为由,才有董卓进京之举。

在此期间董卓曾经慕名联络曹操,以上表皇帝,给曹操骁骑都尉官职进行拉拢,曹操辞却不受,他与袁绍一样,从内心里看不起董卓这个人,更断定其不会成就大业,所以赶紧离开是非之地,搞自己的武装去了!

也就是说,在《魏书》、《三国志》等史志类书籍当中,均未曾见有关于曹操刺杀董卓的丝毫记录,况且,诸位试想,以曹操当时的赫赫之西园典军校尉身份,腰间晃晃荡荡挂着一口刀,沿捱到董卓身边,意图寻机而动,这样的画面感是否违和?

汉列侯 中常侍张让

但是,另有一宗公案,却不是空穴来风,那就是晋朝人孙盛在其所著述的《异闻杂语》当中对于曹操的刺客行径,却明确这样的写道;

“太祖尝入中常侍张让室,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之时,加进去了这段史料性的记载。

凉州董卓进京之前,也就是汉灵帝之时,当时的朝堂之上,宦官张让掌握大权,汉灵帝极度信任张让,甚至声称;“张常侍是我父!”此时的张让,已经是晋封列侯,身家赫赫。

可是,张让虽然能够掌控宫禁之中,左右皇帝,但是,对于军队则只能有所影响,不能归于指挥。

而指挥军队的就是大将军何进。

汉西园中军校尉袁绍

当时的袁绍、袁术包括曹操等人都还是以大将军何进为核心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曹操不忿张让等人的擅权行为,竟然寻找机会,去张让的住处去行刺,虽然事情未果,但是,及时的跳墙跑了,而且跑的很潇洒。

《异闻杂语》的撰述者孙盛以及其父亲、祖父,高祖等,自东汉时期就很有影响力,魏晋交替之际,甚至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当时王朝的政治走向,所以说,这本书当中所述曹操去刺杀张让一说应该有极强的可信度。

《三国演义》中“孟德献刀”

而有关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极有可能是从此想象,引申而来。

曹操只是一个校尉,有什么资本能在乱世中崛起

“只是一个校尉”?你是不是对大汉职官制度有什么误解?

《后汉书·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

万石是三公级高官才能享有的,比二千石已经是第五等了。要是连校尉都看不上,那么县尉出身的刘备岂不要哭晕在厕所?

况且你以为曹操的校尉是一般校尉吗?

《后汉书·灵帝纪》: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

《后汉书·窦何列传》: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曹操当的这个典军校尉,是汉灵帝专门建立的亲军!

不过这个典军校尉只是给曹操带来一些名望,算不得他的“第一桶金”。

《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注引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卫有五千人。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

曹操本是地方豪强,他爹曹嵩能拿出一亿钱买个太尉来当,可见很有钱(搜刮所得?)。有了父亲的基础,通过“散家财”,再加上其他人(卫兹、周昕)支持,曹操才能拉起自己的队伍。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谁的官职大为什么

十八路诸侯的说法来自于《三国演义》,正史上讨伐董卓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这么多诸侯的。这些所谓的诸侯名义上是讨伐国贼董卓,但更多的却是各怀鬼胎,为了保存实力以及希望能从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分一杯羹,大多都是出工不出力,真正打过董卓的也就孙坚和曹操(顺便说一句,华雄就是孙坚斩的),最终讨董也是草草收场。这里小祁就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八路诸侯!
(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

第一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生年不详-199),字公路,今河南商水人。袁术和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司空袁逢的亲儿子,只是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而且因为袁绍被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因此史书多称他们二人为堂兄弟。

袁术举孝廉出身,历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后来董卓入京以后为了拉拢“四世三公”的袁术,表袁术为后将军。别看将军带个后字,就以为不咋地,其实这个董卓给的后将军恰恰是十八路诸侯中的最高官职!后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位列第六,秩中二千石,也就是月俸一百八十斛!

(袁术影视形象)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率先僭越称帝,这使得他成为了众矢之的,先后被吕布和曹操击败。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袁术吐血而死!

第二路、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字文节,今河南禹县人。韩馥是袁氏门生,担任过御史中丞,后来也是被董卓任命为冀州牧。后来韩馥在袁绍的进攻下投靠了张邈,最后因为害怕而自杀了!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字公绪,今河南开封人。他也是被董卓任命的官员,为豫州刺史!在反董之后病死。

第四路、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字公山,今山东福山人。刘岱与其他诸侯不一样,他是汉室宗亲,先后担任过侍中、兖州刺史。后来他在攻打黄巾军时兵败被杀。

第五路、河内太守王匡

王匡,字公节,今山东泰安人。王匡早年跟随大将军何进,何进死后,被朝廷任命为河内太守。

第六路、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字孟卓。年少时家里比较富裕,且爱结交朋友。他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