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减负越减越重,症结到底在哪里?双减政策一个学期了,学生真的减负了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中小学减负越减越重,症结到底在哪里

我同意另外一位答友说的“症结在于减负本身”!更进一步的观点是:一厢情愿的“减负”和人民对教育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与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不公平的矛盾急剧恶化!

“减负”本无错,但形式大于实质

问大家一个问题:

为什么虽然一直在说“中小(通常指的都是“初中”)学减负”,但是实际上关注的焦点往往都是在“小学”上?

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初中他要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甚至于它的影响力、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高考的考试,那就是中考!

面对如此重要的考试,你跟谁去讲减负?

谁又会在乎你是谁、你说的是啥?

在事关孩子的人生和未来的问题上,你就算是天王老子来劝家长们减负也没有用!

为什么要提小学减负啊?

原因有很多,官方的、民间的分析的我都承认你们说的很对,然后我这里只补充一点就行了:这是因为你小学学费了没关系,因为你还有那初中三年可以去“补”啊!说的直白点那就是小学“玩坏了”没关系,你可以初中努力啊!

家长们又不是傻子,你中、高考改革改来改去我就想问问你,哪点儿是基于减负的改革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不在乎你这么改的“道理”是什么,我只在乎我们能够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应对”你的改革!

现在的改革结果有谁可以告诉我,如何不用努力学习就能突出重围?

注意你和家长之间从来不是一个阵营的,我们从孩子上学的那一天开始就是进入了一场“博弈”。

你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管理者和裁断者,而我既要帮助孩子和其他队员对手进行竞争、克服来自于自己的阻力,还要应对你所设计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考题)!

所以我怎么可能跟你称兄道弟呀?

我们和你们是天然的攻防对手啊!

现在我的对手要求我来减负,你不觉得很可笑吗?所以尽管你的初衷没有问题,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抱歉我们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没得谈!

部分家长已然“觉醒”,但未彻底明悟

这不是一个否定的意思。

我想说越来越多的家长去关注孩子们的学业,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因为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更不可能只单靠学校就能把孩子教育得好。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的话,那么对孩子们,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只不过这种决心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因为有一定数量的家长只是有这个决心,但是还不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他们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包括我本人也是这样)。

但是我们必须要相信,人类的智慧是无尽头的!走的人多了之后,自然就会发现规律,经验,方法,技巧,注意事项,等等等等。而只有已经在路上的人,他们才能真正的切实感受到这一切!

所以无论你怎么改,只要你的考核方式还存在,那么就请不要跟我谈“减负”,好吗?

双减政策一个学期了,学生真的减负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司马认为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双减前,学生真正的“负”有多少?

二.双减前,学生的“负”究竟有多少是学业上的。

三.对于学生来说,“负”真的就是洪水猛兽?

这个学期,减负,作业量真减少,但是,对于那些吊儿郎当的学生,作业多或者少无所谓,反正不做你也拿他没办法;对于那些混日子的学生,作业多少也无所谓,反正就是抄;对于那些想上进的孩子来说,他们从来不嫌多,对于作业不但能完成,甚至还会主动要求老师给他们加点。问他们压力大吗?累不累?回答是压力有点大,但不累。

这减负,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通过减负,让金子更亮了,这是我认为减负最大的意义了。

我们各阶段的教育为什么要严抓教学质量问题为什么要为家庭作业减负

作为一个老师,深到抓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教学质量这一个抓手,学生、老师、家长,都会围绕这个中心努力。孩子会用心铺在学习上,家长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老师更会有动力去教好课,教育部门也能有了管理老师的依据。但是有些事情不能过,比如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让小学生做家庭作业到夜里十二点。减轻课业负担,需要老师在课堂的精讲,带来学生的准确领会,能花不多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有精力读读书,有心情做点爱好的事。作业量的沉重压力,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学生不愿意写,写起来没动力,应付作业等情况。精心选择作业量,达到老师训练思维、巩固所学的目的。老师们会为之努力的!孩子们家长们一起助力我们的未来!


给学生“减负”能提高教育质量吗

通过给学生减负提供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给教师减负,学校对教师的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教师负担过重,学生负担就轻不了。

如何辩证的看待学生减负问题?

对于学生负担,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一是要避免过度减负,造成教师教学涣散,二是要避免学生负担过重,造成填鸭式教育的失败。

如何通过给学生减负提高教育质量?

1、教育质量考评政策要首先做到科学合理。教师的外在压力来自于教育质量考评,与岗位晋升、工资待遇密切相关,只有教育质量考评方向正确,才能真正引导教师采取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最终惠及学生。

2、升学选拔侧重点应从应试转变到素质综合测评道路上。学生负担增加,教育质量不佳,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而升学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应试成绩。

3、对教育教学知识范畴做出强制性要求。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教师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需要明确教育是个长期的复杂体系,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学生、教师负担减轻,教师才有可能有精力在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对于教师而言,考核在哪里,动力就在哪里。

总之,通过给学生减负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有可能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学校考核与教师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师教学质量指标是否合理制定及学生竞争压力来源是否恰当等问题。

有人说,只要给教师减负,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你怎么看

有人说给教师减负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是正确的。

给教师减轻负担,一是教师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学工作,干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事。

教师们都有很深的体会,那就是许多与教师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务,占据了教师许多宝贵的时间。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各种表册,给教师安排这样那样的社会事务,围绕一些"当前中心工作",有时全力以赴去完成政治任务。教学工作成了次要工作。

给教师减少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一切事务,教师就会把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回归到主要的本职工作上,去研究教学工作。

按正常情况来看,给教师主要教学工作时间保障,教师主要精力又集中在本职教学上,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可能的。

当然绝非如此,因为更重要的还有思想问题是关键。思想是主导一切的灵魂。

只有师德到位,时间到位,集中精力到位,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所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