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是谁李景隆为何要背叛建文帝?朱棣打败建文帝朱允炆以后,明朝后来的皇帝对待建文帝朱允炆是什么样的态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李景隆是谁李景隆为何要背叛建文帝

说起李景隆这个人,可不是一般二版的人物,他的祖母是著名的曹国长公主朱佛女、父亲是岐阳武靖王李文忠。 那么,朱佛女和李文忠又是谁呢?

朱佛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嫡亲二姐,而且是关系最亲的姐姐。朱元璋尚未发迹之时,家中赤贫、衣食无着,家中亲戚也基本都是家徒四壁,唯独二姐夫李贞家日子还算过得去。因为,大姐去世比较早,大姐家和朱元璋走动并不太多。而生活还过得去的二姐和二姐夫对落魄之时的朱元璋非常照顾,经常予以接济,这一切,朱元璋都记在了心里。成为皇帝之后的朱元璋,对当年二姐和二姐夫的照顾依然没有忘记,不仅追封二姐为孝亲公主、陇西长公主、曹国长公主。对尚在人世的二姐夫李贞,朱元璋也是关怀备至。登基之初,便封李贞为恩亲侯,这爵号等于就是明着说:“这就是专门给我二姐夫留的,你们别眼红。“之后又晋封李贞为曹国公。这还没有完,李贞死后被朱元璋追赠陇西王,并赠祖上三世王爵。驸马都尉封王者,明朝二百余年仅此一例。要知道,明朝的开国巨勋徐达、常遇春、汤和,包括李贞的儿子李文忠,死后也不过追赠了这个一个王爵而已。李贞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却能获此殊荣,可见其一家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再说李文忠,他就是朱佛女唯一的儿子,朱元璋唯一的亲外甥。因为元末的乱世,李贞一家也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发迹之后,姐夫李贞带着外甥李文忠找到了朱元璋。朱元璋看见姐夫和这个外甥,自然而然想起来已故的胞姐和当年二姐和二姐夫对自己的关照。二话不说,给二姐夫和外甥好吃好喝招待着。之后,直接把李文忠留在身边当亲儿子养,并直接让李文忠改了母姓,更名朱文忠。在朱元璋的培养和放手历练之下,朱文忠逐渐成长为朱元璋麾下一员彪悍的将领,跟随娘舅兼养父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大明王朝开元建国前不久,朱元璋可能是出于规范宗室制度的考虑,让朱文忠恢复原姓氏,重新更名李文忠。洪武三年,李文忠因军功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参与军国大事,年俸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洪武十六年,李文忠去世后,被娘舅朱元璋追赠岐阳王,谥“武靖”。因为他的去世,朱元璋还迁怒了一大群人,甚至废黜并流放了淮安侯华中(明朝开国元勋华云龙之子)及其全家,并杀光了所有给李文忠治病的医务人员。由此,足可见李文忠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李景隆就是这位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嫡长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了李文忠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明太祖是他舅爷爷,懿文太子朱标和明成祖朱棣是他表叔。李文忠去世后,李景隆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扛着父亲光环的李景隆颇受朱元璋栽培,经常让他外出练兵,或许朱元璋是想他能成为他父亲一样的人吧。但是,实际上李景隆并没有他老爹的能力,而是一个十足的草包、纨绔子弟。朱棣“靖难”起兵之后,朱允炆仓促应战,以老将耿炳文挂帅,这样的安排应当说是合理的。但是因为耿炳文久战不决,朱允炆在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出了一记大昏招,用表大爷李文忠的纨绔儿子李景隆换下久经沙场的耿炳文。这下好,朱棣笑了,这表侄儿挂帅?好嘛,给我送江山来啦。于是,三下五除二,李景隆被表叔朱棣收拾得一败涂地。回到南京之后,舆论哗然,群臣纷纷要求重惩李景隆。虽然如此,朱允炆却没有处置李景隆,只是让其赋闲回家而已。建文四年,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方孝儒请诛李景隆,朱允炆依旧没有同意,反而派李景隆去和朱棣谈判,未能达成协议。之后不久,燕军攻击金川门。李景隆伙同另一位表叔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降燕,朱允炆最终一把大火结束了建文朝。

从朱允炆三番五次顶住压力没有杀掉李景隆来看,应当说李景隆和表叔家这位公子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可能也有战争时期自斩大将与战局不利的原因。但是我们要看到一点,当时的群臣都在要求诛杀李景隆,甚至连方孝孺这样的人也出来说话了。李景隆没有死,完全是因为朱允炆硬扛着,不让人动他。可是,一旦战事结束或者与燕藩达成暂时和平之后呢?一浪接着一浪的舆论压力、群臣上书,朱允炆还会不会继续硬扛着?很难说,而且李景隆心中更是没底。这时候的李景隆已经在为自己另寻出路了。此外,李景隆降燕的第二个原因是,彼时的燕军已经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虽然打仗不行,但是这样一个兵临城下的局面,结局如何,还是搞得清楚的。朱允炆下台只是时间问题了。因此,李景隆不得不为自己考虑。有之前和表叔朱棣兵戎相见的梁子,想像其他表叔那样安安分分等着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先递上一记投名状。因此,就有了后来的金川门事件。因为,对于李景隆而言,朱标是表叔、朱棣也是表叔,而且朱标、朱棣和自己老爹李文忠的关系都还是不错的,跟着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还是跟着朱棣,对他而言,其实差不多。而且,因为李文忠常年在北方与蒙元残部作战,和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这可能也是李景隆最终选择降燕的原因之一。

有了这记投名状,加上老李家和老朱家的关系,朱棣自然不好再追究什么。但是,心中多少还是不爽的。虽然登基伊始,朱棣对李景隆加官进爵。但是,永乐二年,便授意或默许群臣弹劾李景隆,之后,李景隆被革职、削爵、软禁,最终死于永乐末年。或许有人要说朱棣冷酷无情,实际上,以朱棣的行事风格,对于李景隆的处置已经算是给死去的姑姑朱佛女和表哥李文忠留了情面了。看看方孝孺的下场,对比一下,难道不是吗?

朱棣打败建文帝朱允炆以后,明朝后来的皇帝对待建文帝朱允炆是什么样的态度

谢谢邀请!朱棣靖难清君侧,攻进南京内城。还未进皇宫时,宫内火起,从此朱允炆生死不明,朱棣造反成功,登上皇位。

中国历来的游戏规则为“成王败寇“,大明的皇家也如此。朱允炆的皇帝合法但不合理,所谓合法是指其为活着的“长房长孙“,是朱元璋亲立的皇太孙,皇位来源合法。所谓不合理是指其父朱标因劝朱元璋施仁政,遭朱元璋打驾,落下病根早亡。朱元璋的儿子多得很,朱标死后,按理应该立其它有能力,有德操的儿子为新太子,因为当时大明建国时间并不长,仍需要有魄力,有能力的人当皇帝。但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皇太孙,中国历史上极少有的奇葩就这样出现了。

朱允炆当皇帝还真不错,施仁政,重视民生。但几个迂腐的大臣却急着建议朱允炆削藩,齐泰、方孝孺、黄子澄等一帮儒生为朱允炆出了不少馊主意,乱建议。朱允炆皇位还没捂热,便动叔叔们的奶酪,下手狠,动作麻利。这些王叔们其实并无大的过错,但朱允炆将其削藩,入狱,废为庶人等等,一时人心惶惶,各位王爷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朱棣当时准备不足,造反的旗号还不明朗,也只好装疯卖傻。朱允炆皇位四年多,被朱棣靖难就折腾了近四年,朱允炆当太平天子实际不到一年时间,是个短命皇帝。

朱允炆失踪后,朱棣继位。朱棣是铁腕人物,防朱允炆及儿子们防了一辈子。但朱允炆的皇位来源合法,又是亲侄,为显仁慈,为政治需要,同时也告诉天下人,朱允炆死了,我把他埋了。朱允炆丧事办完后,朱棣立即将朱标的儿子们看押起来,朱允炆的这些儿子们便开始了在监狱免吃免住模式。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称仁宗。他比朱棣仁慈,为政治需要解放了一大批朱允炆的旧臣,被朱棣诛杀的给予平反。方孝孺诛杀了十族,也找了个漏网的来封了爵位。同时改善朱允炆儿子的监狱条件。朱祁镇继位后将朱允炆的儿子们彻底放回民间,这时朱允炆的儿子有的死亡,有的痴呆傻,连牛羊等都分不清,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一恍一百多年,到万历年修明史,朱允炆这段怎么记述的问题又出来了。朱允炆是合法的皇帝,坐了四年多的江山,怎么办?这时人们已不再纠结朱允炆是正统,朱棣夺江山非法的事了,便恢复了朱允炆的建文年号,这样大明初期就有了年号不乱辈份乱的怪事,即爷爷洪武、孙子建文、叔父永乐,其辈分如过山车一般。

到了南明时代,朱由崧在南京与大清对峙,朱由崧为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大力宣扬朱允炆“让皇帝“。从此朱允炆生死不明的各种猜测,各种离奇的说法很多,朱允炆的生与死的传闻满天飞。分析一下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呢?那便是生命不死,贵人相助,异想天开。说白了大明不死,大家来共保大明,最好上天天天掉馅饼,不偏不倚的都砸在大明的脑袋上,纯属自我安慰。其实朱允炆在朱棣临死的前半年被找到了,朱允炆出家为和尚,被找到时,其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找朱允炆的胡英很辛苦,找了二十多年。

此时朱棣皇位稳固,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小小的朱允炆早已不在话下了,这叫自信。况且朱允炆是和尚,其太祖朱元璋也当过和尚,和尚是万万杀不得的。但出于政治需要,朱允炆的一切都要抹干净,包括建文年号,朱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