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彩的墓被称“独虎挂印”,入土十年被掘墓,守墓人以死护
发布时间: 2023-07-11

楔子

1958年一个北风呼啸的早上,一队来自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公社的青年工人,肩扛铁锤钢钎,来到金井村一个叫作"三埂四梁"的地方,将座落在这里的一座豪华巨坟翻了个底朝天。

两天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一具由建昌木特制的棺材被这些年青人从椭圆形墓穴里吊了上来。

这具棺材又高又大,表面漆的是上好的老油漆,虽已入土十年,但仍光亮如新。

棺材吊上来后,大家掀开棺盖,只见棺材中塞了许多蚕丝绒,裹在蚕丝绒中的死者仰天而卧,尸体保存得仍然比较完好,身上穿的寿衣一层又一层,用刀子都很难戳开。

这伙年青人一拥而上,把棺材主人从墓穴中拉了出来,抛在杂草丛生的河滩上,又一把火把那具棺材烧成了灰烬......

在这些狂欢的年青人的周围,围拢了不少来看热闹的老百姓。面对这些年青人的毁墓过程,一贯认为“死者为大”,非常忌讳挖人祖坟的乡亲们,却一个个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远远地看着,并没有一个人上来阻拦。

展开全文

在这伙年青人挖坟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老人显得很激动。他在人群中不断穿梭,一会拉住这个的手,一位拦住那个的锄头,极力想保护这座大墓和墓里的死者。但面对一群身强力壮的年青人,这位老人哪里拦得住?

看到墓主人被人从棺材里拉出来暴尸荒野,看着那伙年轻人兴高采烈地离去,这位老人“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几天后,这位老人被人发现死在了这座大墓边上,显然是看到大墓被破坏之后,又气又急,急火攻心而死的。

以上是发生在五十年代的一个真实事件。为什么村民们看着那伙年轻人挖人祖坟而不阻拦,为什么这位老人又会因为墓主人被人暴尸荒野而急火攻心而死呢?这座大墓的主人是谁,和这位老者又是什么关系?

无恶不作的恶霸地主

说起这座大墓的主人,老一辈人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字。

他叫刘文彩,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人,是旧中国四川省权势最大、剥削人民最严重的大地主,也是一位集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四位一体的典型地主。

他长期利用手中的权势剥削压迫广大农民,使农民生活陷入极端穷苦之中。换句现代的话来说,刘文彩就是旧社会四川农民的恶梦。

老一辈的中国人,都知道刘文彩、黄世仁、南霸天、周扒皮是旧社会四大地主恶霸。但在这四个人中,黄世仁、南霸天、周扒皮都是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只有刘文彩是真正存在过的真实人物。

还有人说,由葛优、周润发、姜武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中,那个无恶不作的地主黄四郎,也带有刘文彩的影子。

刘文彩字星廷,早年是一个仅有三四十亩土地的小地主。1922年,四川爆发了军阀混战,刘文彩的弟弟刘文辉获胜后,成了掌控四川的军阀,刘文彩也得到了“川江航运管理局局长”和“川南税捐总局总办”的肥缺。

在这期间,刘文彩凭借手中权势,大肆横征暴敛,走私贩烟,人称“川南刘五皇帝”。

刘文辉失势后,刘文彩带上搜刮的民脂民膏退居老家大邑县,并网罗了川西、川南及西康等地的土匪恶霸、地痞流氓,成立了一个名叫“公益协进社”的袍哥组织,帮助他大肆兼并土地,以及保护他的财产安全。

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刘文彩让他的大儿子拜黄金荣为师,又花巨资结交南京国民政府的大批要人,并在这些人的庇护下,强占了大邑和川西平原十一个县近三十万亩的良田,实现了他“四方土地都姓刘”的梦想。

刘文彩将攫取的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向农民收取高额的地租的同时,规定农民在租田之前需先交纳一笔无息押金。

由于当时通货膨胀较严重,这些押金到了农民退佃时,往往已成为一堆废纸。

一位名叫符曹康的贫苦农民租种了刘家三亩四分田,并按刘文彩定下的规矩交了价值十五斤猪肉的押金。几年后,刘文彩退给符曹康的押金,只够符曹康买上二两猪肉了。

刘文彩家佃户遭受的剥削,远不止这点押金。刘文彩制定了高额"铁板租",租额达到了亩产的八成,而且不管收成好坏,只要佃户交不上来,都会遭到刘文彩家丁的毒打。

为了盘剥佃户,刘文彩又在收租的时候,设置了验租、风谷、过斗、算账四道关。 佃户送来的稻谷,刘文彩都要抓一把丢进水缸,若有浮起的稻谷,就算不合格,需用簸箕再筛,筛出来的的稻谷都是刘文彩的。

刘文彩家收租的斗子,比普通的市斗要大三升左右,每年被这种斗子吞掉的佃租有多少,谁也说不上来。佃户们悲愤地说:“刘家的斗,豺狼的口。装不完刘家的罪,量不尽佃户的仇。”

刘文彩还规定佃户们要定期为他服无偿的劳役,服劳役时还得自带工具和粮食。

1933年刘文彩要求佃户自带伙食和工具去给自己修一条水渠,佃户们不肯,刘家的打手竟然将为首的几名佃户活活打死。

在刘家的威逼之下,这条名为"万成堰"的水渠,最终在佃户们无偿的血和汗中筑成了。水渠建成之后,刘文采还厚着脸皮给自己树了一个"功德碑",上面刻着"泽及万民,功同李冰"等字样,真是既作强盗,又立牌坊。

为自己选的“独虎挂印”墓地

1948年初,刘文彩患上了肺结核病,时常吐血。虽然多次到成都文庙后街诊治,但病情一直没有好转。

1949年3月,随着人民解放的隆隆炮声,刘文彩的肺结核病趋于严重。当年9月,刘文彩的病情恶化,家人将其送到成都抢救,却效果不大。病入膏肓的刘文彩预感来日无多,于是要求回老家安仁。

车子开出成都不久,刘文彩便陷入昏迷之中。家人只好又带着刘文彩返回成都抢救。当日中午,63岁的刘文彩病死成都。

刘文彩死之前,早就在家乡金井村一片叫作"三埂四梁"的地方为自己选好了墓地。据说这块墓地是他请来的一位极有名的风水先生千挑万选出来的,是一块在风水中被称为“独虎挂印”的风水宝地。

风水先生看中的这块墓地,占地约有2.5亩,之前一直是种稻子的农田。据说这块稻田不用施肥,便可以轻松达到亩产800斤。

更加神奇的是,这块稻田不用锄草,因为它只长稻子不长草。

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刘文彩花高价买下了这块风水宝地,在上面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墓。整座墓地都是用当时农村很罕见的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可以说是十分坚固。

刘文彩还亲自挑选出了几个为自己守墓的守墓人,又在墓地一侧修了一排平房给守墓人住,以便在自己死后能够安稳地长眠在这里,不受外界的打扰。

刘文彩为自己挑选的守墓人一共有三个,年龄都在60多岁,都是比较认真负责的人。这三人以一个叫刘清山的为首,另外还有一位姓刘的和一位姓郑的老汉。

刘文彩对这三人出手也很大方,给了每人两间房和两亩水田,只要求他们能尽心尽力地在自己死后,守好自己的墓。

刘文彩之所以选刘清山担任这个“三人守墓小组”的头头,除了刘清山为人比较死心眼之外,还因为刘清山和刘文彩最宠爱的小老婆王玉清有一点亲戚关系。

王玉清出生在大邑蔡场万延村一户农民家庭。她的父亲人称“王谷花”,在蔡场街上开了一个糖果铺子,一家人省吃俭用,日子也算富足。

王玉清自幼聪慧,做得一手好针线,长得也很水灵,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俏姑娘。

王玉清有个表哥赵践庭,是替刘文彩收租的。1936年,他听说51岁的刘文彩纳妾的消息闭后,便将王玉清介绍给了刘文彩。

“王谷花”认为女儿嫁到刘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所以马上就同意了。王玉清虽然嫌刘文彩的岁数大,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哪里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与刘家攀亲后,王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刘文彩对王玉清爱不释手,专门为王家买了上百亩田地,还给王家造了一间大屋,王家从此成为蔡场的地主。

嫁给刘文彩后,王玉清对刘文彩的生活也是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刘文彩在死前还拉着王玉清的手,表示自己死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王玉清了。

正是由于和王玉清有点沾亲带故,所以刘文彩在挑选自己的“守墓人”时,选择了向来一根筋的刘清山。

“一根筋”的守墓老汉

被刘文彩选中后,刘清山得到了两间房和两亩地的报酬,从此对刘文彩十分感恩戴德。解放不久,为刘文彩守墓的另外两位老汉相继去世,只剩下刘青山还兢兢业业地住在刘文彩的墓旁,为这个大地主尽心尽力地守墓。

解放前夕,中共川西边临工委在刘文采的家乡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打击了以刘文彩为首的反动地主威风。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1950年通过了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同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所以广大解放前受尽刘文彩和其他地主剥削的农民批斗起过去的恶霸地主来,热情很高。

由于刘文彩本人早在解放前就已死了,所以人们在批斗他时,总感觉无法出气,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公社的一群年轻人,自发地将刘文彩的坟给刨了。

被从墓穴抛出来刘文彩的尸首被抛在荒地里,在风雨中一天天腐烂,很快便只剩得几根白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