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演义小说中,尉迟恭、呼延赞、呼延灼和孙立谁的鞭法更厉害怎么排名比较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以北宋初期历史为背景的演义小说中,常常有铁鞭王呼延赞的形象。这位呼延王爷赤胆忠心,是正义的化身,与杨继业、高怀德、郑印齐名,“呼杨高郑”被称为北宋初期的四大王。演义小说《呼家将》讲述的是呼延赞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故事,《水浒传》里的双鞭呼延灼也被描写成呼延赞的后裔。

图注:《杨家将》中有关呼延赞的情节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呼延赞这个人吗?真实的呼延赞是怎样一个人呢?

呼延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没有演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他原本是赵匡胤身边担任侍卫一类的管制,因跟随王全斌灭后蜀有功,被提拔为副指挥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呼延赞参加了征讨北汉的战争,他在战争中表现勇敢而受到赵光义的重视,“面赐金帛奖之”。呼延赞宣称,自己深受国恩,不与契丹同生,在身上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他的妻子、儿子、仆人等全家都跟他一样刺字。后来,他又给自己儿子的耳朵后面另外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图注:呼延赞画像

真实的呼延赞是个行为怪异的人。第一怪是作战时的服饰怪,呼延赞作战时骑乌骓马,在额头上缠一道红色巾帛,在军中十分显眼。第二怪是使用的兵器怪,他制作了不少古怪兵器,其中有“破阵刀”“降魔杵”等,还有一种“铁折上斤,两旁有刃”的武器,应该类似于三尖两刃刀,每一种有十几斤重。第三怪是日常行为怪。他曾经在隆冬季节,用冷水浇孩子,希望用这种办法使孩子长大后不怕寒冷,身体健壮。他有个儿子生病,他居然刮下自己腿上的肉做羹汤给孩子治病。

呼延赞擅长使用的兵器是铁鞭和枣槊,演义小说可能就是据此把他写成“铁鞭王”。雍熙北伐失败后,呼延赞向赵光义请求去镇守边关。赵光义召见他,并让他表演武艺。呼延赞穿着戎装,骑在马上挥舞着自己的铁鞭和枣槊在内廷中驰骋。又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领进来,“迭舞剑盘槊”。后来,赵光义任命他做了马步军都头、保州刺史。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呼延赞又担任冀州兵马总管。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呼延赞去世。他的儿子呼延必显被提拔为军副都军头。演义小说中呼延丕显名字,应该就是来自呼延必显。

图注:《杨家将》中呼延丕显下边关捉拿潘仁美的情节

参考文献:

《宋史》卷二七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

图片来自网络

演义小说中,尉迟恭、呼延赞、呼延灼和孙立谁的鞭法更厉害怎么排名比较好

尉迟恭、呼延赞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都有确切记载,而孙立、呼延绰(呼延灼在有本记录中的名字)则是野史性质的《大宋宣和遗事》里参予宋江起义的三十六位里的人物,后被施耐庵老先生拿来又成了水浒传里的经典造型。

我看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是野史并不一定就不是真实的历史,很是认同,况且梁山起义宋江三十六人这个确有其事吧,没有人能否定这个历史史实吧。

好了,闲话少叙,回答题主问题,还是较时髦的倒计时法

孙立

呼延灼

呼延赞

尉迟恭

注:孙提辖在榜尾并不是历史考究,而是水浒传作者施老爷子的写作构思安排。

呼延灼和呼延赞是什么关系呢

呼延灼是小说《水浒传》以及《说岳全传》中的人物,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呼延灼应该管呼延赞叫“曾祖父”或者“高祖”(咱们家里叫祖宗肯定没错),呼延赞管呼延灼叫玄孙

呼延赞在北宋期间在太原市呼延村有养马场吗

呼延村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杨家将抗辽时,在太原西山一线驻军。大将呼延赞的养马场驻扎在该村,遂以呼延命名该村。村中没有一户是姓呼延的,王、张、李姓占据村中人口的80%以上。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传说村中古老的建筑当数台、堂、庙、寺为著名。寺即崛山围寺,建于唐代,香火旺盛。寺旁建有龙王庙,最引人的是门口的两个铁铸旗杆。“旗杆高约15米左右,直径约半米,每根旗杆铸有双龙攀援而上,旗杆底座石有一人多高,近一米见方,顶端有一个方斗。“龙王庙里还建有钟鼓楼,铸钟一米多高,两人合抱不住,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纹,呼延钟声过去是太原一大景色。与崛 山围寺、龙王庙同时建成的还有三座戏台。堂即指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可惜崛 山围寺、龙王庙、戏台都被拆除,铁铸旗杆和铸钟被大炼钢铁,遗迹全无。

    呼延村过去是富有之村,十几座大户古宅院现在还保存几座。木雕垂花门雕刻的梅花、寿桃等图案仍然清晰可见,青砖墙灰瓦顶完好如初。在村东头通往崛 山围山的道路旁,还有一座关帝庙,虽然荒芜但前院、月亮门、二进院中的正殿、厢房等建筑保存完好。二进院中心原来有一座亭,只靠四根直径一米的木柱支撑,木柱之间相距有8米,亭顶檐下挂着铁铃,风吹过叮当叮当响,是呼延村的一大独特建筑。

北宋名将呼延赞的儿子介绍有哪些呢

呼延家族在史书中记载一共有十代,而呼延赞的后代属于第四代,第一代是太保呼延晏,为前赵名臣大将和前赵名臣镇东将军呼延谟;第二代是呼延谟之子,分别为后周时为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琮、呼延凤、呼延廷,以及其女呼延凤英;第三代是呼延寿廷之子,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以及其女呼延云;第四代是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子,也就是呼延赞的后代,他的后代中有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

《杨家将》中呼延赞武艺也不是特别优秀,呼延灼为什么无敌

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不符合逻辑,怎么多少代之前先辈武艺不好,多少代之后的孙辈也必须不好吗?

《杨家将》中呼延赞的武艺,比不上杨门的人,但实际上也是数得着的大将,但不管呼延赞厉不厉害,应该和他的后代孙辈没有必然的联系。《水浒》中的呼延灼,位列梁山五虎上将之一,名震四方,确实非常厉害。虽然书中说呼延灼使用的是和呼延赞同样的兵器——一双铁鞭,但不能说就是完全学的呼延赞流传下来的武艺。

这个问题,其实有多种解释:

第一,同样一套武功,有的人练得好,可以天下无敌;可有的人练得不好,却显得武功平平。比如少林大洪拳,有的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当然厉害非常。再到少林名家洪熙官手中,几乎也属于天下无敌。可是,现在谁再提大洪拳,好像就是练习武功的小套路而已,很难称得上是上乘武功。难道这样就可以说大洪拳不厉害吗?那为什么在赵匡胤或洪熙官那里就可以威震天下?

第二,还说呼延赞和呼延灼。也许二人练的是同一套拳法或者武功(包括兵器),但根据二人的天赋或所下的功夫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再者,武功拳法,应该都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也许就是这套武功到了呼延灼手里时比以前完善得多了;再或者是呼延灼除了学习家传的武功,还学习了其他的武功,拜了其他的老师,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呼延灼比呼延赞厉害,是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并不能说呼延赞的后人,就必然要和他一样,武功在一个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