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by观三月(三国时期大家心目中的统率,武勇,谋略,政治,排名分别都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三国时期大家心目中的统率,武勇,谋略,政治,排名分别都是

三国四维能力排名

统率篇:

1、曹操。

就正史来说曹操就是汉末的“六边形战士”,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亲自率军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曹操是极为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的《李卫公问对》 、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赞誉曹操的行军用兵。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的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2、关羽。

二爷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就是“大意失荆州”,这是来自于明朝人罗贯中的刻意贬低和清朝人毛氏父子的魔改。因为小说不可能分析政治环境,政治往往影响着战争的局势和优劣,所以简单把荆州丢失归咎于二爷的“大意”是无厘头的。正史之中关羽是汉末第一名将,向万人军阵冲锋并斩首颜良的难度远远大于单挑斩将。曹仁在遇到关羽之前是曹操阵营中的野战之王,曹操派他征讨围攻襄樊的关羽,结果从征讨变成了几千人死守樊城,历史形象从此成为了一个举盾的将军。另一个野战之王于禁直接被俘虏了,于是二爷威震华夏。

关羽北伐是《隆中对》的既定战略,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假节钺的意思就是把整个荆州的所有权利都下放,先给我拿下襄阳。根据《隆中对》本来是刘备法正会从汉中出兵,进逼长安和关羽形成战略上的同步攻势。可是汉中之战打了三年,曹操把汉中人口迁走了10万户,平均一户按3人算都有30万人。所以曹操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破坏了《隆中对》的战略。

孙吴阵营对夺取荆州是经过未雨绸缪的,在这种环境之下任何名将想要守住荆州都是有难度的。偏偏此时的刘备阵营,东州派无限受宠,导致了幽州元老派,徐州股东派,荆州派地位降低,人心失落。于是战争一打响,幽州派领袖傅士仁降了,徐州股东派糜芳降了,荆州派荆州副省长潘濬降了。所以荆州之势是政治因素,二爷不背这锅,而且二爷是蜀汉阵营中唯一既能统帅陆军也能统帅水军的大将。

3、诸葛亮。

武庙十哲之一的诸葛亮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诸葛亮亦作诸多军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对中国军事界有一定的贡献。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可惜的是蜀汉人才凋零,诸葛既得当萧何又要当韩信,前期北伐有孟获在后方作乱,后期北伐东州派李严又在军粮上动手脚,再然后又有宦官在刘禅面前说坏话。

4、孙坚

孙坚的战绩可谓是所向披靡,中平元年汝颖大破黄巾。中平三协助张温平定边章韩遂叛乱,大破北宫柏玉。中平四年平定长沙、零陵、桂阳的叛乱。初平元年参与讨董联军,斩杀华雄,击败吕布,攻陷洛阳。可笑的是当孙坚在前方与董卓激战的时候,讨董联军的诸侯们却开始互相争夺地盘。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初平三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一代战无不胜的将星就此陨落。

5、周瑜。

周瑜初平二年,周瑜率丹阳兵与孙策合作,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兴平二年(195年),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建安十三年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 ,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 ,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 。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瑜。

武勇篇:

三国正史单挑记录很少,老罗瞎编得不算。

1、武圣关羽。

明朝嘉靖之前,唯二的万人敌(另一个在下面)。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难度远超单挑斩将。

2、张飞。

明朝嘉靖之前,唯二的万人敌(另一个在上面)。据水断桥、破江州、平定巴郡巴西、大破张郃。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傅干:“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3、吕布

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单挑记载,长安城下单挑胜郭汜。辕门射戟是真实事件。但是被老罗拔高,整了一出三英战吕布。实际没有三英战吕布,当时吕布率领的是并州军,属于董卓阵营的杂牌部队,打败吕布的是孙坚。

4、文鸯

跨越魏晋两朝的名将,历史上七进七出的原型,率十多人在司马师大军中七进七出,杀得司马师眼珠迸裂而出。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5、典韦

韦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住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谋略篇:

1、贾诩

《国力论》基本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国策。宏观谋略体现在官渡之战时曹操阵营人心惶惶,但贾诩认为曹操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方面胜过袁绍,只要关注战局,发现战机,便可以取胜。曹操夺取荆州后又想取江东,贾诩认为应该先安抚荆州百姓,在荆州站稳脚跟后静待时机再图江东。微观谋略类,献计张绣几百曹操,离间马超韩遂平定凉州。贾诩既能制定国策类大谋略,亦有宏观、微观谋略,故排第一。但是,关中五十万户平民被屠戮皆因此人,我个人认为他不配为儒家门生。

2、沮授

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叹的就是沮授。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