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姓氏的由来(《端木》是日本姓还是中国的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端木》是日本姓还是中国的

2000多年前,孔子有个学生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
那时日本还没有历史,更别说姓。

端木姓的来源 寓意聪明的名字

端木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源于芈姓(祝融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历史文献《端木氏家谱》、《端木氏祖德性谱》的记载:黄帝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后其世系失记,至二十余世有鬻熊,仕于周,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无考。

2、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端木氏,出自汉族端木氏融入回回民族。

早期的回族端木氏族人,有著名的清朝书法家端木埰、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东南沿海地区。

3、源于改姓,出自台湾省林氏族人

在今台湾省,有一部分端木氏族人,其原本姓林氏。在中华民族最深重的耻辱时期日据时代(公元1895~1945年),日寇强迫当地人民的汉姓倭化,于是很多林氏族人皆改成了端木氏。端木意即双木之林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端木氏复姓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端木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四百四十七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七位。据史籍《元和姓纂》上记载,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后代。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众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于生财,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坛上,端木赐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历任鲁、卫诸国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端木赐是当时的卫国人,根据史书考证,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端木。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的卫国在今河南淇县一带,全国端木氏家族便发祥于这里。

三、郡望堂号

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颖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南北朝时期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颖阴(今河南许昌),北齐则改为长社县。隋朝初期曾废黜颖川郡。唐朝时期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堂号

鲁郡堂:以国立堂,亦称鲁国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姓氏“端木”的由来、族望,现在的分布

回民中的端木姓原为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汉姓,呼姓原为我国鲜卑人的姓,后因其一部分木姓汉族和鲜卑人融合于回回民族,故沿用端木和呼姓等。

姓端木的来历

源流一

源于芈姓(源于轩辕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师鬻熊之后端木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历史文献《端木氏家谱》、《端木氏祖德性谱》的记载:黄帝次子昌意。

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之后其世系失记,至二十余世有鬻熊,仕于周,为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侸叔(端木侸)。侸叔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无考。

西周末期,有端木典的后裔端木舒,仍仕于周王室。他随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在建立成周的过程中建有功勋。端木舒生子彻,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广单。后来端木广单被卫献公姬衎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家族迁居卫国。

端木广单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卫灵公姬元,“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遂诞子,因名端木赐。按此记载,端木氏源出芈姓,为祝融氏的后裔子孙。

春秋时期,在孔子门下求学而道艺精通的七十二贤者之一的端木赐,就是卫灵公执政时期(公元前534~前493年)的大夫端木巨之子。端木赐,公元前520~前456年,字子贡,卫国人(今河南浚县),著名孔子门下弟子。

关于端木赐之字,著名汉朝学者刘向在《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子贡”称为“子赣”,并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他还强调,在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赐端木赐字子赣,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ㄍㄨㄥˋ),因而后人凡笔讹为“子贡”,属于音讹所改。

这一说法在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描述:“贡应作赣”。“赣”字今天读音为gàn(ㄍㄢˋ),则是因古代吴越人的地方方言读音而致,为汉语九大方言中“赣方言”的特点,并影响到许多汉字读音的衍展性。端木赐善于经商,是孔子所有弟子中最富裕的,家累千金。

端木赐其人善于辩论,做事很能干,曾出任过鲁国、卫国、齐国的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