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碎片|四年一
发布时间: 2023-07-06

图书馆二楼那张1911年Auror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震旦医学院)的书桌,目送过一批批毕业的医学生。

由于手术的缘故,六月毕业季的各项活动都没能够参加,幸而匆忙赶上毕业典礼,方才仪式性地告别这四年的生活。

四年一梦,梦醒时分,恍恍惚惚,怅然若失。

(壹)

我清楚地记得最初知道该项目时的场景,那是2013年4月转专业面试的现场,其中一位面试官在了解我强烈的学医想法,向我推荐“4+4”项目——能让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再次选择临床医学的项目。

那位面试官便是赵俊老师,若干年后,也是赵老师在我申请“4+4”的材料上签字。

我用四年的时间去检验我学医的决心,期间也有老师建议我留在本专业读研究生,但我没有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只报了交大医学院“4+4”项目。

如果研究生面试没有通过,我便一无所有。

如果学医的念头是颗种子,那赵老师便给了我那抔土壤,让这颗种子有了发芽的可能。

(贰)

2016年9月23日的中午,闷热的空气让身着正装的我感受到强烈的束缚感,所幸我不是唯一一个身着正装出席的。

还有另一位交大密歇根学院的男生,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面前的这位会是后来的班长。

当时面试的顺序是按照姓名首字母,“H”在字母表中居于中间,便很快完成面试,我抛下“Z”开头的朋友,早早离开面试现场,现在想来有些不够义气。

在一段英文自我介绍后,面试官问了我几个问题,大多已记不大清,唯独最后的一个问题还有印象。

“你未来想选什么科室,成为什么样的医生?”

“男生大多选择外科,我是男生,我大概是往这个方向发展”,我回答道。

“我觉得你会成为放射科医生”,这是面试官给我建议。

我最后也没成为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

(叁)

“孤独”是我第一年时间过半后的强烈感受。

很难想象积蓄四年力量的医学种子在土壤萌芽后,冒出的第一种情绪竟是“孤独”。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世界”进入研究生阶段,与他人无关,也与我无关。

我读《孤独六讲》,却没有与之符合的孤独。

那时的我就像百米冲刺,抵达终点的选手,当医学梦想实现,又没有新的目标树立的时候,茫然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斥着生活。

那时,我在宿舍楼下一方空地抬头看天,高楼间天空常是灰色。

(肆)

“焦虑”是研究生第二年初感触最深的情绪,班上多数人都在为考试和考试成绩而焦虑。

我在人群中被动焦虑,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甚至用不明智的方式去默默反抗。

失败。

终究自己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伍)

第二年在瑞金的人文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拿到了自己心仪的奖品——协和口袋书。

那年的最后,邵洁老师在总结的时候,cue了我,那段话我始终记得。

“真正喜欢医学这个专业,才会选择学(gmp是什么意思?GMP全称(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中文含义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良好作业规范”“优良制造标准”。)医,我喜欢4+4的学生。这个男生每天早早的,穿着短袖,在教室的后排看书……我很担心他的异国恋能不能最终成功……”

是啊,4+4的学生是真正想要学医的,这就是初心。

(陆)

时间终究会治愈一切。

班导师胡翊群老师曾在班会问所有“4+4”的学生,“你是否曾后悔学医?”

我是唯一一个举手的,不过那时候的我已经能勇敢面对那两年不顺心的时光。

我要继续走下去。

(柒)

第三年的实习,认识了很多老师和朋友。

妇产科的蔡蕾老师让我喜欢上妇产科;

神内的肖勤老师让我意识到“我”的价值;

呼吸科的李庆云老师让我肯定“我”自己;

……

这一年,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我找回了自己,看清未来的道路。

莫问前程,但行好事。

这一年,我开始定期在公众号更新实习日记,收获了除临床以外的支持。

(捌)

第四年的临床轮转是痛并快乐的生活,我享受临床的快乐,却也承担着毕业的压力。

答辩结束的那天,我暂时松了口气。

但是我知道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个开始。

成为仁心医者的开始。

(玖)

四年一梦,梦醒时,断断续续。

记忆碎片 | 人活80岁,一年365天,那就是29200天;一天24小时,那就是700800小时;一小时60分钟,那就是42048000分钟;一分钟60秒,那就是2522880000秒。有25亿的瞬间可以记录,它不一定精彩,但却是属于你的瞬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