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制度(疫期网课教学的主要管理者是谁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又该做什么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疫期网课教学的主要管理者是谁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又该做什么呢

疫情期间网课教学的主要管理者是应该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学校教学管理副校长和教务处做好一些服务工作和随机督查工作。真正一线的课堂教学管理是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担任的。

班主任是负责学生在线生数的直接管理者。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在线教学的课堂常规管理。

任课老师在课前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组织在线上课。通过布置作业,落实学生居家学习任务的完成任务

学生是在线教学管理者中最被忽略的一部分。学生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他自己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才是网课质量提高的最大增长量。




如何开设培训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及办学要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所称校外培训机构,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取得教育行政部门许可,在民政部门或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由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者自然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的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托育服务的机构,仅通过互联网等非线下方式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实施语言能力、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等培训的机构,设置标准另行制定。

  第三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

  第四条 设立校外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符合相关要求的举办者;

  (二)有合法的名称、规范的章程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三)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有符合规定任职条件的法定代表人、校长(行政负责人)、财会及主要管理人员;

  (五)有与培训类别、层次及规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六)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及规模相匹配的办学资金、办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七)有与所开办培训项目相对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及教材;

  (八)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章 举办者

  第五条 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应当是国家机构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

  (一)法人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

  2.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无不良记录;

  3.法定代表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自然人

  1.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

  2.信用状况良好,无犯罪记录,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六条 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第三章 名称

  第七条 校外培训机构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有损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河南省”“全省”等字样。同时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当与中文名称语义一致。

  第八条 申请设立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

  申请设立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名称应当符合《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工商总局 教育部关于营利性民办学校名称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规定。

  第九条 校外培训机构名称的行政区划、行业表述应当与机构办学所在地、类别等相符合,名称中的组织形式必须明确易懂。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一般表述为:XX培训(课外培训、课外教育、辅导等)学校或中心;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一般表述为:XX培训(课外培训、课外教育、辅导等)学校(或中心)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使用简称。

  第十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本着简洁、直观、准确、规范的原则,根据学生所处年级和参训学科,命名学科类培训班名称。

  第四章 章程

  第十一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制定章程,举办者根据章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参与办学和管理活动。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住所、举办者;

  (二)举办者的权利义务,以及举办者变更的规则;

  (三)机构性质、办学宗旨、发展定位、层次类型、规模、形式等;

  (四)开办资金或注册资本以及资产的来源、性质等;

  (五)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六)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程序;

  (七)法定代表人产生及罢免程序;

  (八)内设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九)教职工、学员的权利义务和权益保障机制;

  (十)自行终止的事由,剩余资产处置的办法与程序;

  (十一)章程修改的程序;

  (十二)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收费和退费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和考核制度、课程备案和公示制度等规章制度。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 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第十四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设立董事会、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成员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行政负责人)、党组织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等组成。决策机构负责人应当品行良好,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五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建立以校长(行政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的执行机构,校长(行政负责人)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

  第十六条 校长(行政负责人)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教学规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信用状况良好,身体健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相关教育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

  第十七条 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理事长或校长(行政负责人)担任。

  第十八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第十九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第二十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会计和出纳不得兼任。

  第二十一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第六章 师资队伍

  第二十二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所开设培训项目及规模,配备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3,单个教学场所或教学点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3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第二十三条 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应的培训能力。

  第二十四条 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第二十五条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与所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七章 办学投入

  第二十六条 举办者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出资义务。联合举办者出资计入培训机构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的,应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