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值得尊敬吗?有人说郭沫若是无耻文人,为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郭沫若值得尊敬吗

爱国者,天才诗人,狂飚突击先行者,桂冠诗人,值得尊敬...尽管人品有暇疵。

有人说郭沫若是无耻文人,为什么

这这话的人是蒋家王朝的人,因为郭沫若是第一个在国民党内第一个写文章公开骂蒋介石独裁的人。他当时是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他赞扬毛泽东拥护毛泽东,是因为毛泽东是正确的。

关于作者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为什么最近开始洗白郭沫若

郭沫若有什么黑?需要洗白?讲郭沫若黑的人,都是对郭不甚了解的人,或是道听途说。对于郭的生平历史只要在网上查一查,是黑是白,岂非一清二楚。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是可以与鲁迅并肩的人物,他在多方面均有建树。在他的身上聚集了太多的家:革命家,文学家,金石家,书法家,考古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等等。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当时的国共两党间,他都能身居高位。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任中国科学院院上长,曾位居副总理。假如郭沒两把刷子,能有如此成就?

那些黑郭的人,都是一些跳梁小丑。讲郭私生活不检点,是盗墓贼。他的私生活和你有什么关糸,要你这么不服气。讲他是盗墓贼,他一个人能盗墓?这必须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才能发掘,怎么能把责任全推在郭一个人身上?

黑的就是黑的,你能把煤球洗白?这不是屁话么。对一个人的评价,历史自有公论,岂是凭一家之言一人之言就能定论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而论,应该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评论。

郭沫若做了哪些贡献

郭沫若先生能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文联主席、三届中共中央委员、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加上他在文学、考古上的造诣,足见其水平之高!

现在有些人,凭着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肆意攻击谩骂这位早已辞世的前辈,令明眼人不耻。

郭老当然不是完美的人,但怀着满满的恶意去咒骂民族的先贤,起码可以看出某些人低劣的人品。这些后来者,是在掘民族的祖坟,其人品比郭老那是有天壤之别的。

郭沫若先生有哪些突出贡献,可以任首位中国科学院院长

郭沫若这个人物其实很难定义。抛开对他的非议不谈,如果冷静客观地看,郭沫若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博学而且有见识的人。

说郭沫若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似乎都太低估了,郭沫若虽然在文学、文字、社会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成果和造诣,但如果只说他是某一方面的“家”就忽略了他的胸怀和高瞻远瞩。

事实也证明,郭沫若成为中科院第一任院长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中科院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当时情况下,中科院的成立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背景。郭沫若在中科院筹备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了两千年来古代封建社会以及近代史的具体情况,这些都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当时自然科学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扎根立足并茁壮成长的基础。

能看到这一点的郭沫若在就任中科院院长之后又基础推动创办中国科技大学,意图在于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家需要促进生产,进行经济建设,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对于生产的推动有巨大的力量。

同时郭沫若在看到当时社会需要的同时也立足长远,看到了“科学研究自然是应该和实际配合的,但其中有种种不同的历程。有的研究和实用的历程很短,成果立即可见诸实用;有的却有相当长远的历程,一时看不出成效来。例如原子能、宇宙线及其他纯理论的科学研究,不能期待今天从事研究,明天就见诸实用。”

作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人的科学研究水平,而是集体的整体水平提高。对于科学和科学研究,无论行内行外都要重视,但又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

作为一个中科院的院长其实郭沫若是很合适的人选。不在于他自己是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成功者,而在于他对于自然科学的态度,发展观和有高度的认识。

求音乐: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

1950年4月,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被定为少儿队队歌。1953年6月27日,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上公布《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这首队歌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歌词有三段,进行曲速度,旋律优美动听。   1953年6月27日,青年团二大通过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歌词内容为: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   

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   

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   

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勇敢前进前进跟着共产党   

我们要拥护青年团   

准备着参加青年团   

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   

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战斗在民主阵营---最前线   

我们的旗帜火一样红   

星星和火把指明前程   

和平的风啊吹动了旗帜   

招呼我们走向幸福的人生   

我们手牵这手   

我们肩并着肩   

我们向前   

我们向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