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10字左右(清明节的来历 10字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清明节的来历 10字

清明节的来历

公元前655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内乱,诸王争权,重耳被迫逃离晋国流亡在外,狐偃、赵衰、贾佗、魏犨,先轸,介子推等人跟随,有一次众人逃亡到荒无人烟的地方,饥饿难耐,无力行走,也找不到任何粮食,在众人万分焦急时,介子推走到僻静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去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当重耳知道事情真相后,感动得留下眼泪。

19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夺回晋国王位,即位为晋文公,春秋时期一代霸主。晋文公即位后立即封赏当初跟随自己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看不惯争功封赏的人,悄悄的离开,去照顾年迈的母亲。

晋文公听说后,万分羞愧,亲自前往请介子推出山,可介子推已经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很难寻找。于是随从提议:可以从三面火烧绵山,介子推就不得不出来。可大火烧遍了绵山,终究没发现介子推,当火熄灭后,晋文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在一颗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看见惨状,伤心不已,痛苦大哭。装殓尸体时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清明节的由来10字

晋文公拜祭介子,柳树复活,便称清明节(清明柳)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无力站起。随臣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也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非常懊悔,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之后厚葬。

此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介子推去世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清明节的来历简写十字

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途中,累且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很感动,
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
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
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涵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处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由来10字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 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10字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棉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在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相互乞取新火。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