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哪位诗人作的他是哪个朝代的还有什么作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哪位诗人作的他是哪个朝代的还有什么作品

绝句四首 杜甫(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名句: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三)》 5.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五言古诗·《佳人》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登岳阳楼》  11.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佳人》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1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15.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五言古诗。《成都府》 1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1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2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7.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9.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  3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1.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歌》 32.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3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3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其六)》 35.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3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 37.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3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五首》 39.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40.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 41.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 4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得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杜甫的兵车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兵车行》赏析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文赏析】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 ,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