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什么意思是谁创作的诗句?为什么“人间正道是沧桑
发布时间: 2023-07-17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什么意思是谁创作的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中唐大诗人李贺的经典诗句。

李贺(791年——817年)有“诗鬼”之称,诗风空灵瑰丽,诗歌语言在奇崛华丽中带着一种悲凉冷艳的特点,影响了许多诗人。他于813年秋季创作了一首七律《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自小体弱多病的李贺,属于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仅仅活了26岁,他写这首诗时身患重病,已经无法坚持工作,所以,他不得不辞职回到老家河南府福昌县调养身体。在从京城长安到老家洛阳的路上,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再想到大唐王朝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雄风,就这首抒发内心复杂情感的诗。

这首诗里,既有对命运和人生无常的感叹,又有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前几句以描写为主,后几句抒情,尤其在倒数第二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把抒情推向了高峰。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为,如果老天也有喜怒哀乐,它同样逃脱不了衰老的宿命。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世间万物好像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人的一生短短几十个春秋,一棵树最多活到几百年、上千年也会枯死,那些看似永恒的高山和大海,历经几万年到数十万年之后,也摆脱不了地壳运动摧残,最终也会沧海化桑田。坚硬的石头同样会这样,在一年又一年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中会被慢慢风化,最终变成砂土。即使我们生存的地球和宇宙也有生命周期,它们不过是“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产物。

可以说,世上没有永生不灭的事物,任何东西都会在时间长河里慢慢老去,最终消亡。“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意象突出,意境深远,道尽了宇宙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也道尽了自然法则的残酷无情,所以,这句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颂,后世许多诗人曾借用和引用它进行再创作,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诗歌创作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其中,有两个再创作非常经典。

第一个,宋代初年著名文学家石延年巧妙借用,撰写了经典对联。

某天晚上,石延年坐在亭子里读完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后,对“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非常喜欢,偶然间,他抬头仰望,看到了夜空里皎洁的明月,就随口吟出了“月如无恨月长圆”。

后来,一些文人把这两句经常放在一起欣赏,就构成了一副对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以对联来欣赏,这两句对仗工整,意蕴突出,情感饱满,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境界。

第二,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巧妙借用,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

全诗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浩浩荡荡来到江苏境内1000多里长的长江岸边,准备渡过长江,给敌人致命一击,取得最终胜利。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英勇的解放军就跨过长江并占领南京。毛主席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及歌颂解放军的顽强英勇,就创作了这首七律。

这首诗气势磅礴,既有宏伟场面的描述,又有豪情壮志的抒发,更有对必胜信念的坚守。尤其后两句,道出了深刻哲理,做任何事,只有遵循之然知道,取得进步是必然的事情。

“人间正道”是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追逐它并不容易,必须经历那种沧海变桑田式的曲折变化,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实现美好愿望。

这首诗也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天若有情天亦老”暗指敌人的残酷和黑暗,终会因为邪不胜正的自然规律而不断老去,紧接着引出了画龙点睛的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句结合起来,升华了整首诗恶艺术张力,让诗的气势、情感和意境更加饱满,彰显了气吞山河的气魄。

为什么“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3日午夜,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5军由下关经挹江门进入南京,将红旗插上“总统府”,宣告南京解放。毛泽东在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听闻这个消息后,欣然写下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先将内容抄录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写的是魏明帝时期,魏国皇帝曹叡将汉武帝所造奉露盘仙人从长安迁徙到自己的宫殿前,在宦官拆下露盘,将仙人装上车的时候,仙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李贺的原诗是这样的: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整首诗的主旨都是围绕着世事无常、兴亡不定、人生渺茫展开,不管是皇帝还是仙人,在时间面前都只能是一副茫然无助的形象。李贺用了八句诗一韵到底来描写仙人被搬离的情景,却在末四句突然换韵,就像一段舒缓的哀伤音乐后面突然接上急骤的情感宣泄,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营造出一种窒息感,而这种窒息感又不仅仅是节奏变化带来的,它也是哀伤的情感释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宣泄。因为神仙皇帝都免不了沧海桑田的命运,更遑论我们这些单薄的世人了。所以李贺的情感抓的非常准,这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也是彻底抓住了时间的精髓奥妙——“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搜狗百科对这句诗的解释是: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该句被后人衍生为成语,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的无情。”

这个解释还不是很完美,因为天亦老的原因未必就一定是悲伤,也有可能是欢乐,是愤怒,是哀痛,是无助,它不会是一种单调的情感。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人才会感觉到疲惫、无助、痛苦,才会慢慢地老去。这里的老不是自然意义上的老去,而是一种哲学上的消亡。李贺在这里就不再往下抒发情感了,而是改用天地辽阔的景象来强化这种苍凉意象——因为抒情到了这里,意象必然就是苍凉了。不过“天若有情天亦老”确实还可以接着往下说,比如宋朝人石延年就对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这个对句虽然工整,但并不完美,因为它还是被困在“天若有情”的意象之中。所以,真正领会到李贺的精髓,并将之升华的,还就属毛泽东的这句“人间正道是沧桑”了。

所谓“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缩写,也就是世事变幻无常的意思。在毛泽东(李贺)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最终也只能做一只孤魂野鬼去看看自己昔日的宫殿,承接露水的仙人最终也只能像玩偶一样被东搬西挪,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轰然倒塌,一切的胜利都是暂时的,一切的失败也都不会是永远的。我们就算将革命进行到底,就算消灭了所有的反动派,但是敌人还是有可能会卷土重来,还是有可能会从我们内部产生。如果我们只盯着蒋介石这个敌人,那么我们的眼光就太狭小了。在时间面前,蒋介石算什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人世间的生活,必定是艰难困苦的,人的苦难造就了人的伟大,我们不怕眼泪鼻涕,哭过之后,站起来,再次坚定地走在正道上,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才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真正要义呀!

古代的很多神话、宗教书籍都会讲到一个词:“修成正果”。

这个“修”,用的实在是恰到好处。

那么,什么叫“正果”呢?我们说,就是“真实的结果、真实的归宿”。这种“正果”,是立正心,行正道的副产品,它是你最后的结果,是你最后的归宿。这种结果和归宿,并不完全是物质上的,因为物质的东西,总还是外在性的。

有句话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耕耘一分,就收获一分。很多人抱怨,自己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嫁衣裳总是外在的、不真实的,你内在的收获、结果,是真实的。

因此我们说,一步步踏实走出来的,认真修出来的东西,别人一点也拿不走,而这恰恰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这种“正果”,一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事物、关系都发生了改变,而你也会成为大家眼里那个最靓的仔。

欢迎朋友们加我关注、评论、点赞,我也一定会认真阅读评论点赞您的文章!谢谢您的阅读!!!

孙红雷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剧中,你最讨厌的是哪个人物为什么

林娥是我们的师母,天不饶你!”这句话谁说都可以,而独独不能由穆震方来说出。殊不知正是穆震方夺走了立青最心爱的人瞿霞啊!一个夺人所爱的人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来痛斥和责骂被他夺走了爱的人呢?就好像被告把自己打扮成法官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