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惨的诗人,住在最牛“药王”隔壁,病到药王也没
发布时间: 2023-07-11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

语出卢照邻《长安古意》,这不是首成功的诗,却有着不朽的句子。因为这首诗太长,而且好句子不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反而是徐克的《倩女幽魂》中的一首诗流传更广,估计是编剧的大作: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合称“初唐四杰”,四人都诗文俱佳,对于当时绮丽浮艳的诗风大力变革,昭示着唐诗时代的真正来临,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也从他们开始逐渐定型。

虽然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过毕竟不是李白那样的“巨星”,说三道四的不少,针对种种非议,杜甫《戏为六绝句》力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一般并称的人物,就跟现在的歌舞组合一样,大家都互相捧场,人多力量大,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过这“初唐四杰”中有人最喜欢窝里斗。

展开全文

杨炯听说大家以“四杰”相称,顺序是“王杨卢骆”后,很不满,曾经愤愤不平的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很惭愧我排在卢照邻前面,很丢人我排在王勃后面。杨炯很佩服卢照邻,看不起王勃,不过其诗文实不及王勃。

“初唐四杰”都是少有才名,命运多舛。王勃英年早逝,27岁溺水而亡;杨炯仕途失意,刚过不惑之年即死于任上。

骆宾王7岁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震惊世人,人称“神童”。成人后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没啥发展。唐高宗仪凤三年,刚刚升任侍御史的骆宾王被诬入狱。

第二年唐高宗改元大赦天下,骆宾王获释出狱。出狱后入裴行俭幕府,曾出任临海县丞,官当得不爽,弃官赴扬州。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骆宾王为之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很快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跟徐敬业同时被杀,《新唐书》说他逃跑了,从此不知所终。此外还有说他投江自杀的,有说他遁入空门的。总之骆宾王从此消失。

杨炯很佩服的卢照邻,曾被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邓王李元裕比喻为司马相如,然而他的仕途也很坎坷,曾被下狱。出狱后染上风疾,后来因现辞官,在太白山隐居,因服丹药中毒,双腿痉挛,一只手也残废了。

后来他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他给自己先建好了坟墓,没事就躺里面感受感受。

因为长年被病痛折磨,卢照邻活得很没意思,家里的钱也折腾得差不多了。他曾写过一篇《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典型的有病乱投医,而且更惨。

“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最为第一。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是庶几也。”哪位家里有好丹砂,能给我点最好,没有的话给点钱也行,我自个儿去配。

人活到这份儿上,也就没多大意思了。

邻居中有位名医当然是好事,可就怕哪天不舒服,他老人家一脸告别地缓缓吐出那句吓死人的名言——“想吃啥就吃点啥吧”。

在长安时,“药王”孙思邈曾是卢照邻的邻居,也无计可施,只能缓解一点疼痛。药王都没招儿,其他人不用找了,可以想见这会让卢照邻多绝望。

最后十年,几近瘫痪,卢照邻自叹“寸步千里,咫尺山河”,最终不堪其苦,爬着过去,自投颖水而亡。

关于卢照邻的生卒年月,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大约活了50余岁。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