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一生共创作93首诗歌,收集在哪四个诗集中?戴望舒的诗有哪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戴望舒一生共创作93首诗歌,收集在哪四个诗集中

戴望舒一生共创作了93首诗歌,收在四个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中。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扩展资料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

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

同样,在《乐园鸟》中,作者的矛盾的、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怀疑和追问,也是通过“乐园鸟”等意象来表现的。 

其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寻梦者》和《乐园鸟》两首诗,语言是明白如话的,但显然同民歌不同,表达的思想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

现代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的情绪的表达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伤又是迷惘的、朦胧的、含蓄的,这种既明朗又迷惘的风格,正适合于表现现代人矛盾的心绪。 

戴望舒的诗有哪些

1、《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2、《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3、《雨巷》

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4、《致萤火》

萤火,萤火,你来照我。

照我,照这沾露的草,照这泥土,照到你老。

我躺在这里,让一颗芽穿过我的躯体,我的心。

长成树,开花,让一片青色的藓苔

那么轻,那么轻把我全身遮盖。

像一双小手纤纤,当往日我在昼眠。

把一条薄被在我身上轻披。

我躺在这里咀嚼着太阳的香味。

在什么别的天地,云雀在青空中高飞。

萤火,萤火,给一缕细细的光线

够担得起记忆,够把沉哀来吞咽!

5、《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艳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戴望舒的诗歌代表作

戴望舒(1905—1950)生前一共出版了四本诗集:依次为《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这四本诗集,除去各本中重复的诗作,戴望舒所作新诗总共不到一百首。本书收集了戴望舒全部诗作和所有译诗,所译诗歌大多为法国和西班牙的,其他国家也有少量译诗。
(一)戴诗的分期与特点
戴望舒的诗作可大致分为两期:前期「书房里的诗人」;后期「抗战中的诗人」。
戴望舒除了后期几首比较昂扬的反战诗,可以说称他为「雨巷诗人」是毫不为过的。《雨巷》既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他的诗歌整体风格的最佳注脚。「凄清又惆怅」;「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书房里的戴望舒」是一个「多愁善感」、「顾影自怜」的抒情诗人。
在前期大量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用「寂寞」、「忧愁」、「悲哀」、「孤凄」、「幽怨」等词语来概括此时诗歌的总体氛围,仿佛一个被人抛弃的独自伤悲哭泣的「丁香」姑娘。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内在的自我观感,是诗人的自我独白。
前期诗歌的关键词粗略统计如下:
1) 寂寞:寂寞(20次)、寂寥、寂寂、寂静、沉寂……
2) 忧愁:忧愁(4次)、愁苦、愁谢、旅愁、愁怀、乡愁、古愁、含愁;忧郁(7次)、烦忧(5次)、沉郁、忧伤……
3) 悲哀:悲哀(11次)、悲叹、悲思、悲鸣、悲苦、悲伤、哀曲、沉哀、哀怨、哀悼……
4) 孤凄:孤凉、孤寂、孤身、独身、孤岑、孤独、独自、孤冷、孤苦、;凄婉、凄清、凄绝、凄艳、凄凄、凄凉、凄暗、清冷……
5) 幽怨:幽灵、幽光、幽素、幽暗、幽夜、幽冥;愁怨、怨恨、咽怨、烦怨、长怨、含怨……
关于「自伤自感」:
伤感、伤心、惆怅、怅惜、悒郁、沉思、憔悴(5次)、徘徊、彳亍、踯躅、彷徨、踌躇、烦恼、流浪人、夜行者、残花、残叶、残秋……
关于「眼泪与哭泣」:
眼泪(7次)、泪珠(4次)、哽咽、呜咽、堕泪、泪珠儿、香泪、泪水、咽泪、流泪、泪盈盈、凝泪、泪儿;哭泣、泣诉、低泣、啼泣、哭着、哭了……
戴望舒诗作中的「感伤」基调,大部分应该来自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1927到1932去法国为止的这整整五年之间,望舒个人的遭遇可说是比较复杂的。……五年的奔走,挣扎,当然尽是些徒劳的奔走和挣扎,只替他换来了一颗空洞的心;……在苦难和不幸底中间,望舒始终没有抛下的就是写诗这件事情。这差不多是他灵魂底苏息,净化。从乌烟瘴气的现实社会中逃避过来,低低地念着这样的句子,想象自己是世俗的网所网罗不到的,而藉此以忘记。
——杜衡《望舒草·序》
后期「抗战中的诗人」,在《灾难的岁月》中,在颠沛流离中,走出书斋。面对破损的大地,面对家毁人亡的同胞,在《元日祝福》中鼓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