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陕西民间社火“脸谱”艺术面面
发布时间: 2023-07-11

农历正月,中国很多农村都有“狂欢节”,陕西的社火就是此类典型的重要民俗活动。在这些人神杂居的日子里,天人合一的状态中,神灵们总能如人所愿地带给人们以莫大的安慰,和为一村人口带来丰收的希望以及许之以平安吉祥的承诺。这样的日子人们能不兴奋、能不狂欢吗?这便是“一社人火腾”的社火。

新春佳节 陕西民间社火演出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表演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

展开全文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表演

“社火“亦称“射虎“,是流传于陕西关中、陕南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古人认为“社“是土地之神,祈求丰收或驱鬼逐疫,都要祭祀社神,“火“有红火、热闹之意,脸谱艺术品具有招财、祈福、镇宅、辟邪的吉祥意义。

从社火的表演方式、内容、人物角色、服饰以及种种禁忌,都无不体现着这块作为中华炎黄文化发源地和儒、道、释源起之址的特殊气息,无不蕴藏着早期人类与神圣的大自然朝夕相处时力求得到和谐与宁静的法则与秘密。

历朝历代扭转乾坤的圣哲们,争雄与战乱中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们,即便是千年之后也时不时地被乡民们在一种特定的设置中,真诚地请起,于沉睡的历史中轻轻地唤醒。人们会在这种特殊的时间和境遇中,在一种无比的兴奋中与自己敬仰的在平素高不可攀的神灵们一起歌舞与游走。

社火与戏剧不同的是将角色的能力、精力、性情等都画在脸谱中,而且以哑剧的形式展现给人们,这些角色和故事都是大家所熟悉和喜闻乐见的,一看装束脸谱就知晓故事了,也解开了其中用意,不像戏剧一样一幕幕演来,一句句唱出,它是戏剧的前身,是古代祭祀社神以及五方神灵的神圣行为。

我国古代祭祀社神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祭。一为蜡祭,即在每年的十二月,人们扮成各种神兽,头戴面具、载歌载舞来祈求长寿的祭祀活动。二是雩祭,是旧时祈雨的一种祭祀,周时极为成行,设有专司雩祭的司巫官,求雨时众多巫女戴面具歌舞,向上苍祈求。三是傩祭,是由上古时图腾崇拜仪式直至商周逐渐形成的一种驱鬼劫病的祭祀仪式。

《后汉书·礼仪志》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傩祭的记述,实为社火源泉的描写:“先腊一日,大傩,渭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八为子皆赤帻皂制,执大 ,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这种扮神的巫术行为实质上与自今尚存的神灵附体术相似,祭祀行为的关键是唤出某神或死去的人,借体还魂,然后将被附体之人当做虚无中的神灵与人勾通的途径,以此调动神力从而为人所用。

陕西民间血社火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

陕西民间社火

陕西民间各地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

陕西省宝鸡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赤沙镇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又叫快活。 化妆现场是保密的!具说是这个村子的绝活,化妆一般在村庙里,门口有人看守,不准其他人靠近,且传儿不传女!

最为壮观的应数“山社火”那是将抬社火与高芯社火综合在一起,分上中下数层、悬扎着各角色,再由数十至百的壮汉抬起前行的表演。现在这种社火已极为少见。民间社火中反映出古时人们团结一致,共同谋求生存的情形,也体现着早期人类与大自然一种相处的法则。因此流传自今的社火仍保留着村社与家族间强大的凝聚力。

每当在这种日子里时,人们会踊跃参加、无私地出钱出力,村中潜伏着的另一种传统社会结构和领导核心:庙会组织,在其公推的德高望重者统领下,呈现出一呼百应的权威和天人合一的神圣性。这时即便是官方的行政领导,也要听凭调遣,这便是社火艺术中体现出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在这一行为的整个过程中,那种虚化现实、 升化人物与凡俗的脸谱艺术,怕当属其核心了。

陕西民间社火

陕西社火艺术

陕西社火在演出前有一些极为重要的程序,便是这些传统意蕴的体现。社火演员要在演出当天凌晨四点开始净脸、化妆,进山神土地庙烧香叩拜,这叫“开光”。

每年的正月初五、六即开始上庙,这天晚上便开始演社火,化妆好后要到寺庙先给神表演,把神像头上搭的红布取一根下来,缠在狮子耳朵上,以此认为社火队有了从神那取来的红,便有了神气啦。

开了光就算是请起了神灵,神灵与此同时便附于人体,整个社火队伍这时要整冠到庙前绕转一圈,然后通常是由黑虎灵官开道,方弼、方相、青龙、白虎在前,关公周仓垫后,到村中各家门前或院内绕转二圈。村民们这时还要请开路神进入室内踏一踏,四处打一打,用扫帚在角落中扫一扫,这叫做“扫五穷”。当关公出现后人们都争着“搭红”(是将买好的红布披挂在关爷身上)放炮,谢恩赐求保护。妇女们会抱来孩子让关爷“摸顶”或将孩子放在堂屋中间让关公和开路诸神跨顶而过,这叫“过关”。

在整个社火的表演程序中,化妆是神圣而关键的一步,而脸谱更是社火灵在的标志和内容的陈述。因此社火脸谱亦是这一古老行为在千百年传承中秘而不宣的玄妙所在,老的社火队都有各自历代相传的图谱,可惜大多数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了,留存自今的已属罕见之物。

陕西社火脸谱艺术

陕西社火脸谱

陕西社火在全国赫赫有名,其脸谱艺术更是享有盛誉。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约有数百种形象,大致分神话人物、演义小说人物和戏曲角色三大类。

据考证,社火脸谱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及巫术假面,正式形成则受戏曲脸谱的直接影响。远古时代,因狩猎需要,人们发明了戴在脸上的装饰物。后来在巫术活动中,逐渐演变为假面具,巫师们戴着它载歌载舞以沟通人神。

据《周礼》记载,周代傩仪中,方相氏佩戴“黄金四目”的假面驱除疫鬼。汉唐时期,一些巫术假面逐渐演变为歌舞面具,出现在乐舞表演中。宋代,戏曲艺术蓬勃发展,歌舞面具又演变为戏曲脸谱。自此,戏曲艺术对民间社火产生巨大影响,戏曲脸谱也直接影响社火脸谱的造型。

在社火脸谱的神话人物造型中有神农氏、蚩尤、灯花仙、仓颉、玉皇大帝等;演义小说人物有闻太师、黑虎、豫让、李元霸、盖苏文、王彦章等;戏曲角色有焦赞、常遇春、胡大海、徐彦昭、杨俊卿、孟良等。在制作和用色上,工艺精美绝伦,颇为讲究。其用铅白、朱红、石黄、石绿、石青、金粉、银粉等矿物质颜色,并用蜂蜜水、冰糖水和鸡蛋清调制色彩。蜂蜜水能把颜色固定在脸上不掉;冰糖水和鸡蛋清能使色彩更具光泽,易于凝固颜色。社火脸谱的化妆多用毛笔,要经过洗脸、打底、定眼窍、勾鼻花、填色、提醒等诸多繁杂的程序。因此要绘制一幅好的脸谱,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

社火队成员在画妆前都是些随便、耿直、说笑打闹无拘无束的汉子,可一旦画上脸谱便不再随意,言行举姿须十分得体,晚上不能回家与家人同房,连吃饭饮水都须十分小心。一是怕糊了妆,更重要的是这时的角色已不再是先前的凡人了,他们已与自己所扮的神圣们合而为一。社火脸谱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化妆去陈述角色,去暗示角色的姓名、身份、本领、特殊相貌,特异功能、特别经历、专用兵器以及特指符号和符图,使人能够辨认他并联想其相关的故事。包公额头的日月表示他能“昼断阳,夜断阴”;关公眉下的七星痣,是其神圣的象征;燃灯古佛则会在其额头写上“佛”字或绘一佛手;因阮小七识水性,便在其额部直接绘一只青蛙;方腊额上则以谐音的方法绘出一支蜡烛;姜维因其熟悉兵法,便在其额头绘有太极图,等等不胜枚举。

脸谱的谱式很多,如:对脸,破脸,碎脸,悬脸,转脸,定脸等最常见的是对称形和旋转形两种。对称形即是左右形与色都成对称分布,以五官为准,饰以各色纹样,颇似先秦青铜;旋转形则放弃五官中线,向左或向右成一条斜线,并饰以盘旋游走的纹饰,有很强的运动感。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

陕西民间社火

陕西民间社火

陕西民间社火艺术

在陕西社火脸谱中黑代表忠诚、铁面无私、白代表奸诈、红代表侠义,绿代表草莽,金、银代表鬼怪,粉代表苍老,黄则代表残暴。有口诀曰:“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黄为猛烈草莽绿,蓝为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在陕西民间各地,艺人们画社火脸谱的颜色早期只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暗合五行明表忠奸。这也是表现社火脸谱人物角色性格的基本色彩和语言。传统脸谱的画装、民间也有更为巧妙的法则。首先是画妆前刮鬓额,从脑门至鬓角都得刮掉,才会有那一张如同满月的脸。紧接着是打粉底,接下来便是“打脸子”,第一道工序叫:“填窝子”,就是画眉毛、眼窝,用的都是清油灯盏上熏下的墨胎,用手沿研一研恬好放在眼窝处轻轻一推,浓淡大小便十分得体,再用干墨一勾,窝子就填起来了。接下来是:“勾堂子”,填粉堂子、绿堂子、白堂子。用的是自制的矿物颜料,用冰糖水,再入少量蜂蜜、鸡蛋清、感觉有一定粘度即可,自己研做的颜料画起来界限很清晰,干净,而且覆盖强。旦角在画好装后要弹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