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游记》是浪漫主义作品,从细节来说?怎么理解浪漫主义文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西游记》是浪漫主义作品,从细节来说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在题主的问题中有一个关健词:浪漫主义。

何谓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特点为:①侧重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②常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突出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③强调情节的奇特和偶然,主张与客观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超越在现实主义之上。

浪漫主义有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之分。

了解了浪漫主义的定义与特点,下面归于正题。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主要表现在:

一、玄奘取经题材,是由真的历史,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两者的演化特征却不一致。

a、《三国》《水浒》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生发和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相问世;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的神话、幻化,最终以“幻”的形象定型。

b、玄奘取经原本是唐代的一个真实历事件,最初的成书是由玄奘门徒辨机辑录成的《大唐西域记》,此书基本上“结存实录,匪敢雕华”。

c、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虽然文字粗略、故事简单,但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并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

d、在元代逐渐定型的取经故事中,已经出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其中除唐僧外,其三个徒弟己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二、《西游记》中塑造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一系列神幻人物,各具特色,做到了悟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与重不同,很多人物都是动物人和神的混合体。

a、孙行者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猴精,他挤进取经的队伍,并逐渐地喧宾夺主,这在西游记故事的神话中关系重大。《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主线,但主角是孙悟空;一部《西游记》实际是猴精的英雄传、记功碑。

①孙悟空有一身好本领,会七十二变,会驾觔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这为平凡人不能及不敢想,这是幻想中的神性。

②他嫉恶如仇,敢于斗争,又是现实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

③、孙悟空调皮捣蛋、急躁好动,又非常具有猴子的特性。

b、猪八戒是全书最重要的陪衬人物。形象憨笨又可爱。

①、猪八戒亦能腾云驾雾,熟悉水性,因为他前世是总督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

②他犯了错误,被贬下界错投猪胎。因此又有了长嘴大耳、贪吃、蠢笨等猪的特点。

③、自作小聪明,玩乖使巧,爱打小算盘、则又是现实生活中小私有者思想的特点。

这些神、动物、人的特点在作者笔下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奇妙的艺术效果。

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浪漫主义技巧的最高峰,它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想象力无比丰富。

在西游记中,作者以惊人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五光十彩的神话世界,在这个奇异的世界里,环境,人物,故事无一不起,充满了幻想的色彩,但在幻想中又包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体现着人们反看传统势力,追求光明和正义的理想。

a、《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人、神、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①、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

②、形象是: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

③、故事是: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

作者将这些其人,其事其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奇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的那么入情入理。

b、小说中的什么都写得有人情、通世故。

比如:“三调芭蕉扇”,写铁扇公主的失子之痛,牛魔王的喜新厌旧;铁扇公主在假丈夫面前所表现的百般无奈,万种风情。

又如,玉面公主在真丈夫面前的持宠撒娇、吃醋使泼,真的分不清是在写妖还是写人,是写幻还是写真。

c、与整体上的“幻”与“真”相结合的精神一致,《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做到“人、神、物”三性的统一。

①、如物性:鱼精习水,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等。

②、如性格: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松柏有诗人之凤,杏树呈轻佻之姿。

d、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从“真”转化为“幻”。

更为神奇的是,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怎么理解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盛行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各个部门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的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烈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初一才盛行于欧洲。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失望的一种反映。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学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首先,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偏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黑格尔曾指出:“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也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

其次,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