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意思(籍和藉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分别用在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籍和藉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分别用在什么

“籍”和“藉”

“籍”和“藉”,一个竹头,一个草头:两字有可以通用之处,也有不能混用之处。

《说文·竹部》:“籍,簿书也。”段玉裁注:“引伸凡著于竹帛皆谓之籍。”又《释名·释书契》:“籍,籍也,所以籍疏人名户口也。”“籍”的本义指名册、户口册;登记在同一名册上的人,必然有相同的隶属关系,因而现代有“户籍、国籍、党籍、军籍、学籍”之类的说法。“籍”又可以引伸指装订成册的文字或图画作品,成为“书”的同义字,如“史籍”就是史书,“古籍”就是古书,“书籍”两字常并列成词。

“藉”字有两个读音。一个读jí,与“籍”相同,表示践踏的意思。常见“狼藉”一词,狼是一种伤害人畜的野兽,传说狼群常在窝里垫草而睡,起来时便用脚乱踩乱踏一阵,因以“狼藉”形容纵横杂乱的样子,如“杯盘狼藉”;(清代翟灏《通俗篇》:“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又引伸为破败不可收拾的形象,如“声名狼藉”。“狼藉”有时也写作“狼籍”。

“藉”字的另一个读音是jiè,与“借”相同,本义是放置祭品礼品的衬垫物,也泛指用草编成的垫子。衬垫是从下面说的,从上面说则是依托,故“藉”又有依托义,与“借”义相近。《简化字总表》列有“借/藉”一组,以“借”作为“藉”的简化字,但只限于两字音义相同者。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应注意之事项:第一,作名册或书本解的“籍”,千万不能错写作“藉”。

第二,“狼藉”和“狼籍”可以通用,但此词源于“狼藉草而卧”,应以草头的“藉”为合理,故《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列有“狼藉/狼籍”一组,确定以“狼藉”为推荐词形。

第三,根据《简化汉字表》,读jiè音的“藉”字,字义与“借”相近的,如“藉故、藉口、凭藉”,都应简化为“借”,但“慰藉,蕴藉”仍用“藉”。

附带说一下。有人把“籍”字写作“笈”,这是错误的,两字虽然音同,部首也同,但“籍”是书本,“笈”是书箱,彼此并不是一回事。

在农村常听到的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什么意思

因为穷人家的孩子会因为家庭状况不如意,早早的从小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谋求生计,帮助家里减轻生活负担,或者过早的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这都是他们要生存就必须要去面对的状况,所以他们比我们常人都要更早的接触和融入了社会,心智也比常人早熟

为什么中国人称黎民百姓,其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吗

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听到黎民百姓一词,大家也都知道是老百姓的意思,那它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黎民百姓,顾名思义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意思,是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的俗称。相传,“百姓”是炎黄的子孙,“黎民”是蚩尤的子孙。

在遥远的炎黄时期,黄河中下游有一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族,当时黄帝为了统治九黎族,与炎帝联盟,共同联手打败了蚩尤统治的九黎族。

从此九黎族就变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

由于九黎部落以“黎”为姓氏,所以黄帝称他们为黎民,其实就是奴隶的代名词。

而“百姓”则代表黄帝联盟的人民,他们都是有姓氏的,所以称为“百姓”。是为了和黎民进行区分。也意味着百姓的身份地位比黎民更高一个级别。

经过一段时期之后,百姓更加成为了贵族的象征,而黎民则是农民、奴隶、战俘等,两者之间的阶级关系很明显。

后来人类进步了,黎民百姓的概念逐渐模糊接近,黎民与百姓也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划分,部落之间也慢慢融合到了一起,最后变成了同义词,即普通的老百姓。

对此,你有何不同看法吗?欢迎留言评论

我是小成,一个正儿八经的民族文化爱好者,期待向您学习更多有关56个民族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文化传播者。谢谢您的关注!

黎民百姓,草民,庶民,平民分别指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对于老百姓有多种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也有区别。打破砂锅问到底,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两个称谓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一、关于“黎民百姓”的称谓:“老百姓”这是中国人(汉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那么“百姓”的称谓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是够不上称“百姓”的,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到春秋后半期,战国时代以后,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所以“百姓”和“黎民”或“庶民”就变成一回事了,书上就有了“黎民百姓”的词语。那么“黎民”的由来又是什么呢?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除此之外,对于百姓的称谓还有很多种,每一种称谓都有其来历。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百姓、黎民、布衣、平民、草民、黔首、黔黎、生民、庶民、齐民、庶人、黎庶、卑庶、苍生、黎元、黎氓、黎苗、氓隶、细氓、细民、下民、下人、生灵、苍生、苍民、丁口、白身、白丁、白士、白屋、编户、生民、民众、匹夫等。现代百姓的别称大概有:公民、平民、国人、人民、民众、大众、居民等。二、不同的朋友关系的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按照传统民俗文化,称谓也有区别的。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青梅竹马”;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编后:写着写着,我越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俗,真的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之不尽,智慧无穷。万事问由来,凡事打破砂锅问到底,也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乐在其中。

黎民百姓称谓的由来

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从南方进犯的黎族。来自黎族的俘虏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当时,许多部落都由氏族组成。而炎、黄部落联盟约有100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自己的姓氏。因而炎、黄部落联盟的氏族就被称做“百姓”。

不过几千年来,“黎民”、“百姓”的原意已经很少有人提起,而只用它们来泛指广大的普通群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