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图片大全(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你们有哪些习俗与大家说说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你们有哪些习俗与大家说说

今年的清明节快到了,4月4号,三月十二日申时15点38分就交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的一个文化节日,是祭拜祖先祖宗表哀思孝敬的节日。

“清明”这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篇》:“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清明,气清景明,清洁明净,清淡明智,春光明媚之意。清明时太阳到达黄经15°上。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要禁火吃冷食,这寒食节的来由与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晋献公儿子重儿有关,这有一故事:重耳为躲避后母陷害而流亡在外,饿了,其臣子介子推就割下一腿肉煮熟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了国君,一一犒赏了当年流之时的功臣,唯独漏了介子推,后介子推与母隐居绵山,(今晋介休境内)重耳派人去找不得,便火烧绵山,想迫逼介子推出来,但介子推坚决不出受封,后发现其母子抱着一大树被烧死了。重耳晋文公大哭一场,十分惋惜,更尊敬介子推的品德,便厚葬其母子,立庙纪念,改绵山为介山,并下令以后年年在介子推烧死这一天,也即清明前一天,全国禁止烟火,家家吃干粮冷饭,喝凉水,以表纪念,这寒食节也叫禁烟节。以后晋国百姓,在清明节前,都做寒食纪食,门上还挂柳枝以表追思,自此之后,渐渐发展成固定的清明扫墓活动,成了节日,成了传统习惯,流延至今。

清明节摄影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感谢邀请。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主要的活动有扫墓、踏青、放风筝、插柳等。除了扫墓活动不要随意摄影之外,其他活动都可以拍出节日的美景。

清明节扫墓,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藉此认识先辈,修正自己,引领后人,去枯弥新,弘扬正能量。

清明节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清明节插柳,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就是在自家门上插些柳枝,以证明自己公道正派,为人处世无愧天地。

清明至,春和景明,最是踏青好时节,这个清明节你拍下了哪些照片最能表现春的意境

天气多云转晴,健康出行,郊野踏青遇见!樱花/紫荆花(原图)分享春天景色

古人在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感谢您的邀请。在回答有哪些习俗前,我们不仿先了解一下清明节的起源。

1.清明这个概念,是二十四节气的其中之一,起源于我国一部历法,干支历法(又称星辰历),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与四时季节变化关系而定立的一套历法,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乙(太阳黄经为15度)时,为清明节气交节,一般也固定在公历(阳历)的4月4—6日之间。

2.清明本是一个节气,又是如何变成了节日的呢,既然是节日,很大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件事或某个人。其实清明节的前身是寒食节。寒食节大多数的说法是纪念介子推。这位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手下的一位大忠臣,这位大忠臣与晋文公重耳共过患难,但重耳成功后却自己退隐了,当重耳要论功行赏,找不到归隐山林的介子推,在山脚放把火想逼他出来,却不料介子推宁可在山林里烧死了也不出,后来晋文公后悔难过,定在介子推死的那天,全国人民不能生火煮饭,只能吃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3.寒食节在唐代开始大力推崇,由于与清明节气时间相差不多,就合并以清明节气为准,类似现在的五一黄金周,也来个七日大长假。清明节逐渐发展成缅怀自己先人的节日。由于古代以土葬为主,清明节去祭祖,那多数是去郊外上山去,所以又有了“踏青”的概念。

4.从最初的不生火,吃寒食来纪念介子推,到后来清明祭祖,去郊外踏青游玩,亲近大自然。这就是古时清明习俗的演变过程

清明小长假,你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文化拾荒者在行动#影像著作权人原创作品#今年清明节正好是兰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和科学灭疫关键时刻。所以我就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沿街寻找拍摄疫情小区隔离封控服务白衣天使,和志愿者辛苦工作的感人故事,因为我也无法近距离进入接触拍摄,只有利用长镜头远距离抓拍,完成我本次影像记录科学灭疫,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打赢这场阻击战的摄影专题,请老师您多多指教提出宝贵意见#梁剑图说中国#

清明节除了扫墓,还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我家乡的风俗主要扫墓祭祖,它的起源,要从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这个节日的设立与晋国士人介子推有关。公元前655年,战国纷争,晋国晋献公公子重耳,为躲避父王宠姬骊姬的谋杀,无奈出逃他国,很多国家都不接受重耳的避难。一个名叫介子推的大臣追随重耳出逃,一天他们断粮了,大家纷纷去挖野菜充饥,介子推却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做了一碗肉汤捧给重耳,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十九年后,重耳终于被迎接回国当了国君,62岁登基做了晋国国君。晋文公于是到处寻找介子推。此时的介子推却背着老母亲进了绵山,不愿意入朝为官。有人出主意,三面放火,逼介子推出来。不料,介子推背着老母抱着一颗柳树宁肯烧死,也绝不出山。大火熄灭,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寄托哀思,于是就有了寒食节,而寒食节之后的一两日就遇到清明节气了。

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清明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的位置,到了清代,“寒食”已被遗忘,寒食在演变过程中静静地融入到了清明,清明也从一个单纯的农事节气上升为一个重大节日。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我知道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祭祖,百善孝为先,有哪些习俗清明节为什么不固定日期

老人说:今年“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呢?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