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遣莫名孤独寂寞的情绪?经得起诱惑耐得起寂寞都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排遣莫名孤独寂寞的情绪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境,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因为,独处是一个的清欢。

经得起诱惑耐得起寂寞都是什么人

感谢邀请!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实现理想过程中必要的素质体现,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与态度!经得起身外的诱惑,方可成就自我,耐得住内心的寂寞,终能修成正果。

在诱惑与寂寞中历练过的人生最值得回味,每一种诱惑都是一场博弈,每一次寂寞都是一种美丽,诱惑考验定力,寂寞考察心境,在诱惑前止步,在寂寞中突破,洁身自好,才能百毒不侵,懂得满足,才能做幸福的守望者,欣赏不完美的自己,在诱惑中坚守,在寂寞中坚持,虽然耐得住寂寞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成功者必定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一个人孤独寂寞的时候究竟有多难受

一个人孤独寂寞的时候究竟有多难受?

孤独是心灵的感伤。

一个人陷入孤独,仿佛这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一样,心中时不时涌出无限莫名的感慨,想要找个人诉说,却发现诺大的世界,四周竟是如此的空旷!

心会生出丝丝缕缕的自哀自怜,感觉生命是如此的单薄和渺小,而世界的距离却是那样的遥远和苍茫。生命就象一粒尘沙,任你怎样挣扎,翻滚和滑落,竟勾不起世界的一点回响!

孤独是心灵的凄凉。

一个人陷入孤独,浑身上下,会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清冷。从里到外,似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被寒意所渗透,你却找不到一件合意的衣裳,把自己的身体包藏和遮挡!

时间也仿佛凝固了一样,久久地弥漫在满满的寒意中,任凭赤裸的心暴露在这清冷的空气中,却找不到一个方寸大的地方,把它轻轻妥置地安放!

孤独是灵魂的沮丧。

一个人陷入孤独,不停地在寂寞失落的影子里来来往往,独自徜徉。心里没有热切的渴望,茶饭无味,昼夜神伤。说不出是怎样一种痛的感觉,却仿佛身体哪一处都不适,就好像鳞鳞点点,浑身是伤!

感觉不到季节,感受不到阳光。也感受不出世界的颜色和温度,映现在眼里的,到处只是一片灰茫茫。

你们觉得孤独寂寞吗为何

孤独过,慢慢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孤独,可能是因为心智不成熟,对社会认知不够,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希望大多数人都重视你,这不都是人类一致的想法嘛,内心深深的渴望,有时候我在想我居然喜欢安静的生活,时而好友一起畅谈无拘无束的感觉。可能内心强大的人并不觉得孤独;而内心想要得到重视的时候,往往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孤独。

孤独和寂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希望能举例说明,谢谢

个人认为:孤独可以理解为,它属于生活中的常态,应该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寂寞则不然,它属于生活中的非常态,属于心灵深处的问题,精神层面的问题。人可以孤独,但不能寂寞。人在孤独的时候,可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提升和完善自我,孤独对人生是有益处的。寂寞则不是,它好像精神上的塌陷,心灵上的损伤,它不仅没好处,且负面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在生活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作为,会产生一时的孤帆,但自我可能调整过来,寂寞好像心灵陷入岐途,有时候是很危险的。谢邀请,如有误,望老师、朋友指教。

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何以被称为神品

同样是大词人的黄庭坚曾经评价苏轼的这首《卜算子》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为什么苏轼的这首词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又何以被称为神品、名句?

总体来看,应当说是得益于此词高妙的艺术技巧,和那种高旷高洁、清新脱俗的意境,当真是“以性灵咏物”的经典代表,苏轼托物喻人,取神题外,通过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词人那种高洁蔑俗的形象,灵动传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先来看一下原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在很多版本中,都是有这个小序的,即“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由此可见,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一篇《游定惠院记》,可以相互照应。虽然苏轼一直保持着乐天派的性格,但是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与幽深,仍然是存在的,词人在这首《卜算子》中,便通过月夜孤鸿的寄托,展现了内心的独白。

上片首二句从庭院中所见之景写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词人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亮高挂的冷清气氛。在壶中水漏尽,深夜月高悬的时候,苏轼走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多么冷清寂寞的夜晚啊!这样的气氛,就为下文中幽人和孤鸿的出场进行了铺垫。

接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一片宁静,此刻,又有谁能像作者那样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呢?只有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孤鸿,在缥缈的云雾中更显得更加凄冷孤单。

这不禁让人联想,那缥缈的孤鸿,不正如此刻的幽人吗?而这幽人是谁?相信不言而喻,可是苏轼并没有明说,只是通过这样极富象征意味的绝美诗境,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下片,更是将孤鸿和人融为一体,看似处处在写孤鸿,实则无一笔不在写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喜欢四处张望,诗人猛然一回头,看到的却是更大的孤独,又有谁,能够理解这样的心情呢?知音难觅,伯乐难寻,那词人应该怎么办?

他选择“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的不幸,孤鸿内心的幽怨,它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栖息,最终,只好落在更加冷清肃杀的沙洲上,孤独凄冷的度过这寒冷的夜晚。这两句,堪称匠心独运,词人以高明的象征手法,看似写孤鸿的行为,实则全是词人自己处境的描述和表露,被贬黄州,自然令苏轼很沮丧,但是,他虽然处于孤寂冷清的位置,却不愿随波逐流,而是以高洁自许,孤鸿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心态,其实正是词人的主观感情!可苏轼不提自己,单写孤鸿,就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何等高超的艺术技巧!难怪被后世称为神句!

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说是其才学、气度、思想、审美的高度凝练和体现,这种词境的营造,可以说少了哪一个品质,都不可能这样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