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欧阳修翻译和原文及注释(欧阳修的 玉楼春 诗词翻译(只要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欧阳修的 玉楼春 诗词翻译(只要翻译)

洛满城春色,花木茂盛,姹紫嫣红,春风送来阵阵花香。
蜘蛛所吐的丝有情有义,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开,杨柳树无情无义,
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
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
离去的人因为 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
离开了繁华的洛阳城,今夜谁能与我作伴呢?只有寂寞,孤零零的驿舍和天上的明月。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原文及赏析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这首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下面是我整理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代: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欧阳修《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原文及翻译赏析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翻译及注释

翻译 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 1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2相间(jia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3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4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5馆:驿馆。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著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像著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词作品: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诗词作者:【 宋代 】 欧阳修 诗词归类: 【写景】、【抒情】

玉楼春欧阳修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玉楼春原文欣赏

1、《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修 〔宋代〕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2、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