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桥什么时候建的(江东桥为何在古代被称为虎渡桥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江东桥为何在古代被称为虎渡桥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江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虎渡桥,又名通济桥,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桥,位于福建漳州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处,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这里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两岸峻山夹峙,江宽流急,地势险要,古称“三省通衢”。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建不稳,偶有猛虎负子过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垒墩,桥墩遂固,故名虎渡桥。而《漳州府志》卷六则说此处“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
宋绍熙元年(1190年),这里曾架过浮桥,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庄夏始建石墩木桥,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毁于火,于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议下,建成梁式石桥。《龙溪县志》记此石桥“广二十尺,长二千尺”,桥孔“十有五道”。1970年于古桥上加高架设钢筋混凝土公路桥。今在靠西岸公路桥下,尚存古桥的五座完整桥墩、两跨桥面及残墩基9座和东西金刚墙,残长100.35米。桥墩以0.35×0.4×5.2米的条石交错叠砌,呈舰首形,通长11.4米,宽5.3米。墩间每跨以3-5条石梁铺成桥面。
江东桥的石梁每条长22至23米、宽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达近200吨。这是桥梁建筑中的伟大创举,中外建桥史上的奇迹。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也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国家文物局的文物教材之一、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桥重达二百吨的石梁,工匠们如何把它们架上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为之惊叹。”
2001年06月25日,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漳州江东桥的桥梁现状

江东桥的石梁每条长22至23米、宽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达近200吨。这是桥梁建筑中的伟大创举,中外建桥史上的奇迹。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也说:“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国家文物局的文物教材之一、罗哲文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书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桥重达二百吨的石梁,工匠们如何把它们架上波涛汹涌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为之惊叹。”
2001年06月25日,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国桥梁之最短

  最大的园林桥:颐和园十七孔桥
  该桥横卧在昆明湖南湖岛与东岸之间的水面上。两侧安有汉白玉石栏板,有望柱124根,雕有石狮544只,形态生动。最特别的是十七孔桥券洞的设置,以中间券洞最为高大,由此向两侧逐渐缩小;但从东端或西端分别向中间的券洞数去,桥洞的数目都是九个,那是由于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含有吉祥平安的意愿。
  十七孔桥状如初月,轮廓秀美,又有人把它喻为龟颈,跟桥西被喻为龟身的南湖岛、桥东被喻为龟头的廓如亭,连同廓如亭外的雕石座上的铜牛,分别构成了「犀牛望月」、「神龟卧波」的图案,为颐和园的重要景点之一。
  最长的古桥:安平桥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横卧在福建省晋江市与南安市交界处的水面上。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座漫水石梁桥,桥亭上的对联还写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词句。
  此桥初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 13年完成。那时,桥长2?熏500米,宽5米,有桥洞362孔。后经不断维修和地理环境的变化,现桥长2?熏070米,有桥洞311个。因为桥太长,故在桥上建有五个桥亭以供人休憩。桥墩均用长条石砌成,浅水处为方形,深水处为两头尖形,一侧水深一侧水浅处为前尖后平形。桥面铺着石板,两侧建有栏杆,现仍可通过行人和车马。
  最美的群桥:外金水桥
  一般的桥梁都是一座单桥,而横卧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前外金水河上的外金水桥,由于是皇帝和王公大臣们进出皇宫的通道,所以这是由七座单桥组成的大型群桥。此桥建于明永乐十五至十九年(1417-1421年)。其造型之美,雕刻之精,全国少见。
  外金水桥全部用汉白玉石砌成。中间的五座分别与天安门城楼下的五个门洞相通。中间一座桥面宽大,两侧栏板柱头上刻有盘龙。这是皇帝进出皇宫的通道,称为御路桥。两侧两座略小,栏板柱头上刻着荷花,是王公大臣进出皇宫的通道,称作王公桥。另外两座,一在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前,一在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前,是皇帝祭祖和祭祀社稷神的通道。优美的外金水桥和天安门城楼、华表、石狮一起,已经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
  最古的石桥:赵州桥
  最古的石桥是河北省赵州城南2.5公里处的安济桥(即赵州桥)俗称大石桥,与赵州永通桥并称为姊妹桥。无论在结构技术或建筑艺术上,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有极高地位。
  这是一座敞肩式单孔石拱桥。长64.4米。此桥初建于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公元591-599年),至今已有1?熏500年。这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现存修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座石拱桥。
  构件最重的石桥:江东桥
  构件最重的石桥要数福建省漳州市东16 公里处的江东桥,又名「虎渡桥」。据明代人编纂的《虎渡桥记》中有此传说:建桥前,曾有一老虎负子过江,期间不时歇;后来人们发现老虎歇处皆为石堆,于是人们便循着老虎这条路线上的歇息处,以石堆为基而建桥,并称之为「虎渡桥」。这传说虽未足信,却替江东桥平添了生动的民间色彩。
  江东桥初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年),本为浮桥,后重建成石墩石梁桥。桥墩上大下小,侧面呈弧形,墩上石梁巨大,一般都在百吨以上。其中最大一根石梁,长22米,宽1.7米,厚1.9米,重达200余吨,是全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江东桥的建造奇迹是怎样的

“神虎负子渡江”助造桥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也是对当时人们的建桥技术高超的一种赞美。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1214年,郡守庄夏开始在这里垒石为墩,建造大桥,此时的桥还只是一座石墩木桥,当然后来的木桥建好了,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木桥的负荷能力是有限的,以至于大的货物经常不能通过。

1237年,刚建好不久的木桥就被大火烧毁了。这时漳州郡守成了李韶,李韶上任后便倡议将虎渡桥改建为大石桥,并捐了自己的50万钱以示决心。

李韶的建议很快便得到了附近的吏部尚书颜颐仲和前郡守庄夏之子梦说裒的支持。他们联合恳请朝廷再拨库钱万缗,并且发动和尚廷睿师徒四处募款来助资建桥。

后来虎渡石桥的建桥一事由郡人陈正义来接手主持。在陈正义的带领下,工匠们用了3年多时间,花钱30万缗。终于造成了一座坚固无比的大石桥。

它位于福建省漳州榜山镇,横跨于九龙江的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这里两岸峻岭夹峙,江宽流急,地势十分险要,古时候的人们都称它是“三省通衢”。

由于水湍地险,所以对于江东桥的建造在当时来说简直是个奇迹,而且江东桥历经数百载一直保存了下来。尽管江东桥在元明清等各代,也经过多次的修建,但一直都可以正常使用。

有关桥的资料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