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原文及翻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①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②二十三年弃置身: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地处边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身。
  ③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④翻:反而。
  ⑤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⑥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赏析一: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赏析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中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让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了。家乡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故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畔,会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竟然姹紫嫣红、万木争荣。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让我意气风发,暂且借一杯美酒,抖擞抖擞精神,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全诗运用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饱含着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与不平;颔联自叙被贬归来后的感触,缅怀战友,描述自己回到故乡,已人事全非;颈联将新贵们的得势和自己的沉沦进行对比,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本联是名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尾联顺势而下,点明酬赠的题意,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
  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