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角度,功名利禄和悲天悯人矛盾吗?悲天悯人是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人性角度,功名利禄和悲天悯人矛盾吗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知识改变命运”,对读书人而言,追求功名利禄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状态,是奋斗的动力。也是和平年代实现扶危济困、兼善天下的社会理想的必经之路。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最宏伟的目标,如果不得志也只能做到“独善其身”,而要“兼善天下”,一定要显身扬名,即所谓“达”。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平天下”作为终极目标,其实本身就蕴含着悲天悯人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功名利禄与悲天悯人并不矛盾。

杜甫一生心系天下,家国情怀虽历万劫而终不改,但他身处乱世,自身难保,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也只能枉自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王安石金榜题名,做了巡抚方可造福一方,做了宰相才能实施变法。朱镕基、李克强总理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也很难当上总理,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可见没有功名利禄,徒有悲天悯人之心也是枉然。

当然,有些人追求功名利禄仅仅是为了个人,所以一朝得势便巧取豪夺、作威作福、草菅人命,这种追求功名利禄与悲天悯人是背道而驰的,如严嵩、和坤之流。

追求功名利禄无可厚非,在和平年代它是实现悲天悯人的社会理想的必经之路。得志者只要秉持一颗公心,不忘初心,则功名利禄和悲天悯人是可以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悲天悯人是什么意思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出处:

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示例:

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引证解释: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天,天命。指时世。 清 黄宗羲 《朱人远墓志铭》:“嗟乎! 人远 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经注平易》:“‘朝闻道’,谓闻有道之世,则夕死亦可。盖悲天悯人之意也。”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什么是他的不变的东西呢?战斗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