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真实来历(观音的来历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观音的来历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关于观音的来历,素来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观音菩萨授记经》中说,观音是莲花化生的尊贵王子。
  
说法二:《悲华经》中说,观音是转轮圣王的“大太子”,说观音原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旬,他和父亲、弟弟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得正果,转轮王成为阿弥陀佛,不旬和弟弟分别成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
  
说法三:《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观音是由佛转世再来的菩萨。虽然它们对观音的身世来历说法不一,但所描述的观音菩萨的特点都是比较一致的,即都是一位救苦救难的“度一切苦厄”的慈悲菩萨,而且都是男菩萨,是大乘佛教菩萨中的男菩萨。
  

观音菩萨的来历是什么她都有哪些化身

观音菩萨的前身是古佛“正法明如来”,他有三十二化身,会应众生的不同欲望显化出不同形相度化众生。谈及中国民间最具影响力的神明,恐怕还不是佛教道教的两位领袖人物:佛陀释迦牟尼,和三清之首元始天尊。而是著名的佛门菩萨“观世音菩萨”。相传观音菩萨乃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助手,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观音菩萨的来历到底是什么呢?他都有着哪些化身?

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会顺应众生心中所求显化形象,解救众生。熟悉佛教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观音菩萨以“化百千亿万相,闻声救苦”著称。他最常显化的,在佛门中被称为“三十二应身”,至于他一共到底显化出了多少形相,那真是“数不胜数”,所谓“百千亿万相”。三十二应身中有闻名遐迩的渔篮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等等,如果众生能“以菩萨相”得度,观音菩萨就会用菩萨的外形来点化众生;如果众生“以佛相”得度,观音菩萨也可以变化出佛陀的外形,点化众生。

观音菩萨前身是佛门的“正法明如来”,为了普度众生,倒驾慈航,才成了我们熟悉的观音菩萨。其实观音菩萨的来头是相当不得了的,他是当年的“正法明如来”,在佛经中有着明文记载。正法明如来堪称一位货真价实的“古佛”,得道时间还早于脍炙人口的阿弥陀佛,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等人。佛教中,成佛就可以“超越三界”,从烦恼场中脱身而去,得到终极解脱。

但是观音菩萨得到了这种终极解脱之后,看到众生仍在受苦,他心有不忍,就发了大慈悲心:为了解救众生,他愿意将自己的修为倒退回菩萨的境界,回到三界,成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们如今熟悉的观音菩萨,就是这么来的。

观音菩萨的身世来历是什么

观音菩萨全称为观世音菩萨,是阿尼陀佛的左胁侍,也是“西方三圣”之一。观音原来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煦,他曾与父亲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道,发誓:“要排除众生一切苦恼,苦难众生,只要一心念我的名字,我就能即时观其声音,帮他脱离苦海。”因此被释迦牟尼取名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是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世音菩萨是从印度随着大乘佛教的脚步,逐渐扎根于中国,并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生日有三个,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农历六月十九以及农历九月十九,同时也是代表三种不同意思,农历二月十九,代表生辰,表示菩萨出生的日子;农历六月十九,代表成道,表示菩萨征得果位的日子;农历九月十九,代表出家,表示菩萨的出家日子。
在纪念日当天,会提早打开寺院大门,迎接进香祈福、纪念观音的信徒和佛教信徒,共同举办大型的观世音菩萨纪念活动,弘扬佛教。

观世音的来历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随着人们的对佛教的信仰越来越强烈,观世音就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这就是观世音的来历。

这是因为不同的地方对佛像的要求不同导致的。如: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意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鼻下唇上尊绘胡须。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妩媚的女菩萨。

扩展资料:

观世音的象征及意义:

1、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

2、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真实来历是

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佛祖”给他起名叫做“观世音”。

有趣的是,高深的佛教传至中国以后,中国本土文化吸纳了“观世音”这一救苦救难的神灵形象,结合道、仙、儒等多方面的教义,缔造了中华本土的“观音传说”。

相传,古代“妙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叫做“妙善”。这位姑娘自幼聪慧过人,与众不同。至出嫁之时,执意出家为尼。“妙庄王”为此大怒,将她逐出王宫。后来,“妙庄王”身染顽疾,危在旦夕,一得道僧人指点,需要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为“药引”,才可能治愈。

扩展资料:

中国多用观世音来称这位大菩萨,主要是因为《法华经普门品》的盛行,我国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普门品的盛行,最早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害了一场大病,正在群医束手,百药罔效之际,来自印度的昙无谶,劝他诚诵普门品。

沮渠蒙逊遵照指示去做,真的使他不药而愈。因此国主在国内广弘普门品。《普门品》宣说,如果众生在受苦之时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能让其得到解脱。

观世音菩萨源自哪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