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堂前大旗替天行道改成义薄云天,水泊梁山为何没了家国情怀?《水浒传》中的好汉真的是义薄云天、兄弟齐心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忠义堂前大旗替天行道改成义薄云天,水泊梁山为何没了家国情怀

只是再增加一面“义簿云天”的旗帜就行,不必改。因为这两面旗帜同向,可以相互促进。谁说水浒传没有家国情怀?揭穿了“忠义堂”的本质,回归天行道,就是对国家民族、对每个中华家庭的最大贡献。

水浒传外在的人物故事是作者为其真传所虚构的,并非是历史真实的存在。比如,“忠义堂”并非是历史上真的在梁山上盖了一座豪华的厅堂或大殿,只是作者既能表达真,又能形像的使假似真逼真。而在作者真传表达中“忠义堂”就是揭露的儒家世俗“忠义”文化的本质是低下低俗的,“堂”,“尚土”,就是表达儒家忠义文化就是“尚土”。揭穿了假,就可推崇真上文化。“天行道”就是真上文化。“天”就是宇宙间自然事物的客观存在,“天行道”就是宇宙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按自己的特性运化物种发展变化,这种运行就是“各行其道”,因为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鲜明的区别于它物的特性,都是按照自己区别于它物的特性运行变化的。人的特殊性就在于具有深入探索未知自然事物的能力和持续创新提高人造物技术的能力,提高人的这两种能力就是人类运行发展的方向,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就不会犯方向性大错误。人类经过深入探索自然事物的特性,掌握特性后,就可以依据各种物质的自然之道创新提高人类生产制造技术,造出各种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或先进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人类代替了自然事物行道运化物,这就是人类的“替天行道”。

由于儒学文化倡导仁义、礼义这些动物界的通性共性的东西,不能凸显突出人所潜在具有的探索创新的特性,因而使中华民族不具备或低少具备“天行道”能力,这就是作者通过水浒传“替天行道”的解释。

“礼”“义”是与“道”相对立水火不容的,“义”积厚,则道不存;儒学文化就是“仁义积厚”的文化。“义薄云天”,“义薄”就是言“义”少,并不是像世俗理解那样义升到云天,而是让“义”减少,无积累之义。义无积,就适合道生存。“云”是讲说之意,“云天”就是不断的说天讲天,强调自然事物客观存在高于一切,只有“云天”,才能激励世人积极探索未知自然,才能使天道积厚而促生技术创新“一”的孕育产生。这就是“义簿云天”与“替天行道”同向同志的道理。

晁盖,是水浒传真意的掩盖,是水浒外传,是儒文化之世俗味,“聚义”就是使“义”积厚,“聚义厅”就是言儒文化或世俗以“义”作为执政判断的依据。“厅”就是执政,官府断案议政之所。宋江将“聚义厅”改“忠义堂”就是要戳穿儒忠义文化本质,就是要踢除搬开世俗儒理念阻碍,回归本源正路,就是要“送(宋)”全民或洪流、主流做工的文化理念。强调“工”,必先强调探索实践创新,必须强调唯物,必须“替天行道”。

促进国家民族探索创新事业,促进国家民族工业强大和制造技术先进,增厚增强探索创新技术提高、经济发展的温床,就是水浒传作者的梦想。不知能否算得上称得起“家国情怀”?

《水浒传》中的好汉真的是义薄云天、兄弟齐心吗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书中写的都是义薄云天、兄弟齐心的,如果真的要从书中深读也许会有不同,比如宋江和晁盖之间微妙的关系,林冲在梁山的地位、梁山元老派的地位,还有二龙山、桃花山、投降军官、宋江嫡系等势力,他们之间都还是有着派系山头关系的。

但就以水浒传这书中写的,他们梁山好汉却都是忠肝义胆、兄弟齐心的。

晁盖死后,宋江在卢俊义上山杀死史文恭之后,宋江正式坐上梁山之主,当时也只有宋江做梁山老大才能服众,平衡各方的势力,让梁山兄弟同心协力。

后来梁山大聚义之后,宋江开始筹划招安之事,当时虽然有人不同意和反对招安,但最后他们还是接受了招安,体现了兄弟齐心、同心协力。

招安后的梁山为朝廷征战沙场,梁山兄弟之后征讨大辽、王庆和田虎都大胜而归,并且不曾损失一人,但最后在征讨方腊时,却损失惨重。

面对梁山兄弟有人相继死亡,活着的却没有退却,而还是一往直前,直到平定方腊。这也体现了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和兄弟齐心。

因为水浒传这部书,主要讲的就是忠义,忠于朝廷和兄弟之义,不管他们之间或多或少有些隔膜,但最终还是要体现梁山的忠义之名。因此就以水浒传书面上而言,他们是义薄云天和兄弟齐心的。

梁山众人在征讨完方腊后,损失惨重,死伤很多,生还回去的很少,但他们是为朝廷牺牲的,他们都是忠义之士,也全了梁山忠义之名。就算后来宋江面对朝廷送来的毒酒,情愿喝下,也不愿损害了梁山忠义之名。

关羽义薄云天、忠烈无二,备受后世的敬仰,为何子孙惨遭灭族

关羽满门被杀出自于晋朝史学家王隐的《蜀记》,其中有“蜀破,尽灭关氏家”的记载,也就是庞德之子庞会,在随从钟会、邓艾灭蜀之后,将关氏满门杀死。那么庞会为何要杀关羽一家呢?这还得襄樊之战的庞德之死说起。

△关羽

襄樊之战,庞德被关羽所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就在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结束后不久,同年七月关羽也从荆州向曹军发动了进攻,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得知消息的曹操一面要求曹仁万不可丢弃樊城,另一面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军救援曹仁。

时间眼看到了秋季,关羽因长期驻守荆襄的原因,对当地气候极为了解,甚至当地秋季多雨。因此在看到曹军将营地驻扎在低洼地区后,便立即命令荆州军赶造船只,并调水军集结待命。

果然,不久之后天降大雨,一下就是十多天,连绵阴雨之下汉水暴涨,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到团山铺一带,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沟、黄龙沟、黑龙沟等地的山洪暴发之水,于禁大军营地逐被大水冲毁,这便是“水淹七军”。

△于禁被迫投降

关羽于是趁机率领水军攻击于禁、庞德,于禁无处可逃之下只得投降,庞德则与诸将逃至堤上负隅顽抗,力战至中午,在部下大多投降的情况下,便想乘船返回曹仁军营,结果船只被大水冲翻,虽说侥幸未死,但却被关羽所俘。

△庞德被擒杀

关羽俘获庞德后,因其兄长庞柔在汉中,故曾意图将其招降,奈何庞德宁死不降,关羽于是将其杀死。

两军交战被杀很是正常,庞会为何要灭关羽全家

两军交战,死伤其实很正常,甚至说尸首不全都很正常,如果仅是如此,或许庞会也不会忌恨关羽,但根据相关记载来看,庞德很有可能死后被砍下首级,并被关羽送往西川报捷,这恐怕才是庞会之后报复关羽的主要原因。

△关羽很可能把庞德脑袋砍了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关羽杀死庞德后“怜而葬之”,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三国志》有载,曹丕即魏王位之后,追谥庞德为“壮侯”,谥文中则有“先轸丧元,王蠋绝脰”之语,而春秋时的名将先轸首级却是被狄人所获,后来才被送归晋国,可见庞德死后极有可能已被削首。而在王隐的《蜀记》中,则有“钟会平蜀……迎德尸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的记载,可见庞德被杀之后,关羽极有可能将其首级看下送往西川报捷了。

△庞会为报父仇杀死关羽满门

故而,按照《蜀记》中“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的记载,庞德之子庞会随同钟会、邓艾灭蜀之后,为了给父亲报仇,于是灭了关羽一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王隐乃是晋朝史学家,他的《蜀记》有着明显的贬蜀尊魏立场,这个记载是否为真,需要打个问号。而作为距离三国更近的陈寿,他在《三国志》中却并未提及此事,不过由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