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时代局限还是其他?章寿麟救过曾国藩的命,按说应该前途无量,为何他却当了一辈子的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是什么让我们“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时代局限还是其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通俗点,李鸿章只是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一条走狗而已。

大家看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对话。

多年前,他们有过类似的对话。

伊藤博文指出,经济改革、军事改革的前提是政治改革。如果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和军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他劝告李鸿章,中国必须政治改革,不然迟早会被列强吞掉。

多年后,吞掉中国一部分的,竟然就是日本这个刚刚政治改革的国家。

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伊藤博文说:“数年前与阁下在天津相会时,敝人曾进言:贵国之现状,实有改进之必要,想阁下尚能记忆此事。但尔后贵国晏然依旧,不图改进,以至今日,实深感遗憾。”

翻译一下,几年前我们在天津见面时,我曾经劝告你,中国的现状真的有(政治)改革的必要。我看你应该还记得这件事。可惜随后中国还是老样子,不思进取,才有了今天战败,我也深深感到遗憾。

李鸿章回答:“实感遗憾……迩来虽常以素志未伸为憾,但夙愿未能一日或忘。唯限于时势积弊,以致虚度岁月至今。”

翻译一下,我也很感到遗憾。我虽然以无法实现志向遗憾,但这个志向并没有忘记。可惜限于中国现实的问题,到今天还是一事无成。

以李鸿章的远见卓识,不可能不知道满清是朽木不可雕的。

早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期,李鸿章就成为满清重臣,随后40年时间他基本都在最高层。

自然,李鸿章没有最高决策权,只是各种政策的执行人。

随着满清一系列胡来妄为,尤其是高层倒行逆施,李鸿章应该明白国家民族会给他们糟践完了。

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却为虎作伥,执行慈禧的一个个命令,维持了满清残局多年。

搞到李鸿章自己吐血而亡时,八国联军刚刚杀入北京,签订了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他自己。

在成为淮军领袖之前,李鸿章只是曾国藩手下普通幕僚,两袖清风。

李鸿章死后,仅仅公开留下的遗产就高达几百万两白银。

一般认为他的总资产高达上千万两。

肥了自己和子孙,苦了国家。

章寿麟救过曾国藩的命,按说应该前途无量,为何他却当了一辈子的知县

曾国藩一生有三次自杀,章寿麟是第一次曾国藩跳水自杀的救命人。关于章寿麟没有因此得曾的提拔任用,在当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跳水事件的23年后,章寿麟的《铜官感旧图》又一次把这件事推向了高潮。

1854年初,曾国藩准备攻打靖港,并有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的想法,临行前,跟幕僚李元度和陈士杰口述遗书两千字,他一旦战死,就这么汇报给皇帝。

见此情形,李元度和陈士杰担心曾国藩的安危,就请求同行。曾国藩拒绝了,因为他们俩不能上阵杀敌,还要再派士兵保护。

李元度就瞒着曾国藩,私下派幕僚章寿麟躲在曾国藩的船舱里,一旦发生意外,及时出手。

靖港一战,湘军兵败如山倒,曾国藩悲愤交加,跳了湘江。护卫纷纷跳下去救人,曾国藩大骂,一心求死。章寿麟一猛子扎下去,抓住曾国藩就往岸上拖。曾国藩还惊讶他怎么会来?按照之前李元度的计划,章寿麟对曾国藩说,“他是来报喜的,湘潭打了胜仗,援军正在赶来……。

听到这话,曾国藩也就任由章寿麟拖上岸,章寿麟立刻用快船把曾国藩送到长沙水陆洲,到了长沙才发现上当了。曾国藩还是求死,把军械和粮草清点好,要交接给湖南巡抚衙门主政指挥的“幕僚”左宗棠。

左宗棠这暴脾气,一听曾国藩三番五次寻死觅活,上来就骂,村野粗话,大义之词一起上,这个“崩溃疗法”还真起了作用。

几天后,湘潭真的打了胜仗,谎言成了事实,曾国藩才下床向朝廷报喜。

当时下水救人的章寿麟却没得一点曾国藩的提拔。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拜相封侯,部下也得很多赏赐,显赫一时。然而,章寿麟只得了一个泰州知州,后来又到军中管理营务。直到1872年,曾国藩去世,章寿麟还只是一个知州。

曾国藩去世五年后,章寿麟也无意于仕途,辞职回长沙,船行入湘江,途经铜官山,又想起了23年前曾国藩在此跳水的情形,于是停下来作了七幅画,取名《铜官感旧图》,记录下了当年的故事。

章寿麟也自述了当时画这些画的心境,怀着物是人非,十分惆怅的心情,言辞间也充满了对曾国藩的敬畏之情,23年前即使他不救,曾也能逃过此劫,敬佩曾公舍身殉国的精神,绝不是作秀。

图文作好了,章寿麟想邀请当时的一些人品鉴,于是邀请了故事谋划人李元度,曾国藩的好友左宗棠等200多少人。

如此,竟然刮起了诗词怀旧风,题诗、题词等达200多首,章寿麟的儿子把这些整理成册,取名《铜官感旧图题咏》,公开发行了。

最有发言权的当属事件主使人李元度。李元度的看法大致如下:首先章寿麟救曾国藩表面上是“手援一人”,事实上,是“而援天下”;其次,章寿麟有高洁名士之风,像介子推一样,不会主动去要官做;再者,曾国藩不提拔他会让人觉得忘恩负义,提拔他,当年的自杀就成了装腔作势,“作秀”,如果真的一心求死,不仅不能报答章寿麟,还应该责怪他;最后认为就算没有得到曾国藩的提拔,也不影响他“手援一人”,“而援天下”,的历史功绩,文中还引用了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对章寿麟的评价“当代介子推”。

李元度的看法一出,便招来了很多对曾国藩的负面评价。被邀请作序的左宗棠站了出来,1883年,71岁的左宗棠就李元度的观点,写了如下看法。

他认为曾国藩跳水自杀的志气应当得到肯定,绝非装腔作势,因为他不顾个人毁誉,吉凶,荣辱,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可成大事,不提拔章寿麟,是因为曾不会拿国家权力作为交易,更不会拿官职作为私人奖品。

左宗棠在肯定曾国藩精神价值的同时,也说平定太平天国在当时确实是一件大事,但是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没什么。当年如果曾国藩战死铜官,说没有继起者,恐怕也不是那么回事。

序文一出,时人又说左宗棠“亢而侮”,自大,还看不起曾国藩。

当时也因为社会上对左曾关系议论纷纷,左宗棠本想借机澄清,表明工作上虽有意见相左,但是私交很好,没想到,越说越不清。

总的来说,左宗棠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公正的。所有的舆论,当事人包括章寿麟应该也是不想看到的。虽然章寿麟没能在官场上施展拳脚,但是其中的每个人也都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意。

假如曾国藩没有死,看到这些画作,估计也是大家聚在一起,一笑置之。

曾国藩的另外两次自杀。

第二次,1855年,江西湖口曾国藩跳水,太平军40艘运粮船路过九江,湘军出动100多艘船追击,冲破了太平军防线,进入鄱阳湖,却发现运粮船不知所踪,后路也被切断,中敌人诱敌深入的计策。

石达开一边派30艘小船火攻被孤立的湘军水师,一边派罗大纲指挥另30艘船进攻曾国藩的指挥船。仗打的一塌糊涂,曾国藩的坐船也被俘虏,里面的公文、黄马褂,白玉扳指全被掳走,情急之下,曾国藩纵身一跃,跳了江。

曾国藩的运气还是很好,正好遇到了路过的水师统领彭玉麟的船,把他给救上来了。

第三次,1861年,太平军大举进攻祁门大营,曾国藩被围的水泄不通,左宗棠退守乐平。绝望之际,曾国藩写好了遗嘱,买好了棺材,交代好后事,静坐待死,当天的日记是这么记述生死时刻。

是以忧灼特甚,夜竟不能成寐,口枯舌燥,心如火炙,殊不知生之可乐,死之可悲矣。

就在这个时候,左宗棠在乐平与敌军展开决战,以5千人马打败太平军5万人,迅速收复景德镇沿线,祁门解围。曾国藩捡回了一条命。

可见,曾国藩也是经历了大浪淘沙,逐渐成长为“圣人”。

曾国藩把湘军的所有资源都给了曾国荃,为何最后却选李鸿章做接班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2019年四月十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