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名著《穆天子传》,是西周的作品还是后人的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小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小麦是当今世界播种面积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中国则是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2020年中国的小麦产量高达13168万吨,种植面积3.31亿亩,其中有亩产轻松过千斤。小麦已经成为中国餐桌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的作物。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小麦其起源地竟然会在万里之外的中东“肥沃新月”地带。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沿岸形成适合于农耕的肥沃土壤。这块土地正好《圣经》中描述的“流淌着奶和蜜”一般,见证了人类最初农业诞生。

假如我们真的有穿越功能,回到3000多年的中国大地,你会发现饮食如此的简单,家常的西红柿炒鸡蛋都没有,因为番茄到明朝后才传到中国,那就吃简单的,下个面条吧,你太奢侈了,面条到了魏晋时,贵族才吃到的东西。那时候殷商人的主食是小米。

小麦何时被培育出来的。

在土耳其的东部卡拉卡山区,科学家考证至今当地还有68种野生植物与小麦有关,大约新石器时代,小麦大卡拉止山区培育出来,时间距今10500年之前。也就是说,小麦的培育史上万年。自从小麦在“肥沃新月”地区被人类培育出来后,小麦不断向周边邻近地区传播。在西方的地中第,公元前200年,小麦已经成为亚平宁半岛的重要粮食。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已经把小麦写入文献。伊朗等地小麦的栽培史有9000多年,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也有7000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中亚地区,小麦已经成主要农作物,在靠近中国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东部遗址,出土的小麦,距今有4600年。由此看来,小麦的传播历史西向东在缓慢的在欧亚大陆传播。

那小麦何时传入中国的。

一,考古发现。

在新疆南部的小河墓地和古墓沟墓地均发现小麦的遗存,探测年代为距今3800年——3600年。小麦到达新疆后,大概出现两条传播路线,一是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进而通过多条路线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径直穿过河西走廊,进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中原地区。

二,文献记录。

在甲骨文中发现有“麦”、“来”等字的卜辞,“来”和“麦”这两个字都被诠释为麦类作物,前者被释为小麦,后者被释为大麦。麦子为何称为“来”字,意思是小麦自西方来,说明小麦是从外地来的作物。成书于春秋的《周礼》最早记录五谷的书之一,在“谷宜五种”就列出了“黍、稷、菽、麦、稻”五种农作物,在《论语》里也出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词语。这说明麦子已经上升到主食当中,并掺与到祭祀祖先之用。

小麦如何能取代中国的原产粮小米成为中国人的主食的。

一,产量。

虽然小麦虽然属于旱地作物,但比起来粟还差些,因为小麦的种植都是要河谷周围。小麦有一优势,那就是产量高,譬如清朝末年在关中地区,同一块地,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180斤到200斤,而粟的产量仅为100斤。产量高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

二,技术。

在小麦来到中国的最初的吃法叫“粒食”,就是整粒小麦放到炊器中蒸煮后食用。口感非常差,几乎难以下咽,很长时间,小麦都被“恶食”,下等人吃的食物。而上等人的食物是粟,蒸煮后口感非常好,“膏梁”(品质极好的小米),只能高端人食用,所以“膏梁子弟”成为有钱人的象征。一旦小麦磨成面粉后,小麦摇身一变立马高、富、帅了,到了战国时出现了专门用于磨粉的工具“转磨”,终于可以将小麦进一步加工成为较精细的粉末状态。东汉时,已经出现名目繁多的面食,此时主要以饼为主,东汉皇帝汉灵帝就喜食胡饼。

随着石磨技术的逐步改进和普及,小麦制成的面粉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小麦被广大老百姓认可。唐代开始对征夏税,麦子主是夏季收,说明种植麦子已经成了征收对象。到了宋代,开封城里花样繁多的面类饮食,小麦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到了明清,以麦作为农作物,获得大面积推广,完全取代了小米的位置,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

富有传奇色彩的古代名著《穆天子传》,是西周的作品还是后人的伪作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传》、《穆王传》。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县民不准,盗掘一座东周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统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穆天子传》,由荀勖(xun xu)(三国至西晋人士)校订全书六卷,后内容多有散佚。一说成书于西周末年或东周初期,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西晋时著作,郭璞(两晋人士)为其作注。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的昆仑丘在何处

青海和地中海分离时间有多少万年了呢?从这找找昆仑是否有可能妮?(乱猜的)

穆天子传如何解读其中的西王母究竟是不是埃及人

就不应该有这样的题目出现!中华民族文化很独特,独特到世界唯一。若非要学习民国时期那些为了标榜自己前卫而喜欢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贴上外国标签的爬虫,以此践踏和玷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盗取古代先人的数学天文历法等成果,甚至于把神仙鬼怪都要打上他国的印记,那么,请你收手!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当古代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的时候,他国还都是土著部落,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化,如果有,也只是民间传说。如果你还要坚持西来说,你比那些爬虫更可怜,比西方盗贼更可恶!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否是中国最后的母系氏族社会

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并不在现中国的境内,古籍《穆天子传》中详细记载过周穆王会西王母的情节,穆王率大军从成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西行了104天登上昆仑,拜见了西王母,从时间和路程上都可以看得出西王母所处的区域离成周远隔千山万水,

周穆王一路西征各小邦,都望风而降,穆天子赐给他们财帛,只有到了西王母处,穆王献玉帛给西王母,一个“赐”字一个“献”字,看得出穆王是西王母的臣子,至少是以臣子礼拜见的西王母。

周人的先祖和西王母同源,都是来自西方,《诗经》中曾记载过周人先祖古公因为夏德衰,从西戎迁徙到豳地,这里的西戎就是昆仑之丘附近,昆仑之丘在《山海经》中记载明确,

《山海经海内西经》所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大荒西经》也对昆仑进行了描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西海,流沙,昆仑之丘,就是现在的地中海和撒哈拉大沙漠还有金字塔,炎火之山就是火山,而乞力马扎罗山恰好是一座火山,种种古籍的记载为我们明确了西王母的所在位置,

而西王母就是天帝在地下之宫的代言人,一切号令都号称秉承神的旨意,四海之内皆是王土,穆天子拜见西王母后还一起参观黄帝之宫,更加说明中华始祖黄帝也是来者西方,而后世将穆天子会西王母的故事描绘为神话,不愿承认中华文明始于西方,更是将昆仑改为到中国境内,将西王母变身为母系氏族的女首领,简直都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