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抢了柴荣大好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女斩草除根?巴沙尔真的会将8万叛军斩草除根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赵匡胤抢了柴荣大好江山,为何不对柴氏子女斩草除根

赵匡胤完全没有必要对柴氏斩草除根,因为后周的宗室对宋朝完全不造成任何威胁。

首先,后周的开国之君是周太祖郭威,他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和郭信都被后汉的刘承佑所杀,所以他才传位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而柴荣七个儿子中的前三个也都被刘承佑所杀,所以他只能传位给自己最年长的儿子柴宗训,柴宗训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而已,他的三个弟弟就更小了。

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发动“陈桥兵变”另立新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后周没有强势的诸侯王拱卫皇室啊。

唯一与柴宗训亲近的,也就是李重进和张永德了,他们一个是郭威的外甥,一个是郭威的女婿,和柴荣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曾经是柴荣的皇位竞争者。所以柴荣即位后一方面不得不继续倚重他们,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备他们。柴荣临终前就把张永德调离京城,又提拔了赵匡胤来防备李重进,这才给了赵匡胤机会。

所以,赵匡胤称帝之时,柴氏基本上就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完全没有与赵匡胤抗衡的能力。既然如此,赵匡胤为什么不做个好人?

巴沙尔真的会将8万叛军斩草除根吗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根据俄罗斯媒体3月14日的消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为了叙利亚的统一,为了尽快结束叙利亚的内战,为了叙利亚人民不再受战火之苦,巴沙尔下令对4万名武装分子进行特赦,让他们平安回家!

从这样的情况来了,巴沙尔对待反政府的武装分子还是非常仁慈,根据叙利亚的数据统计,巴沙尔特赦的武装分子已经高达6万人左右,规模很大。很明显,叙利亚即将迎来统一,和巴沙尔的这些政治手腕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4月8日的时候,一部分被特赦的降军趁着反政府武装对叙利亚西北的13个大镇展开袭击,他们又发生了倒戈,在叙利亚政府军的后方发起了攻击,并抢占叙利亚政府军的弹药库,搞得叙利亚局势异常紧张,在俄罗斯的空天军紧急出动之后,才把这些倒戈的降军给压下来,帮助巴沙尔控制了局势!

巴沙尔对他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们还这样对待巴沙尔,这一群不知道感恩的东西,巴沙尔没有必要再对他们仁慈,应该将他们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而这些降军再一次倒戈,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宣布撤军计划之后,并不会全部撤离叙利亚。另一方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说成是以色列领土,让叙利亚叛军和降军再次看到了美国还没有放弃他们。其三是因为叙利亚统一的最后一战伊德利卜迟迟没有打响,让降军怀疑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伊朗联军的能力!

有了这一次教训,巴沙尔也知道光是特赦是行不通的,对待8万的叛军,巴沙尔不会将他们全部解决掉,但是杀鸡儆猴是免不了的,只要让这些叛军感到畏惧,处死所有投降之后再次倒戈的武装分子,才能彻底打消他们再次倒戈背叛的念头!

明朝为什么不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斩草除根

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就像元顺帝时期有人提议把汉族人口最多的六大姓杀掉一样,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明朝初期明军几次深入蒙古草原打击北元势力,即使占领蒙古地区移民都是困难。蒙古人和女真人势力不弱,明朝做不到斩草除根;再者斩草除根是野蛮作法,中原王朝是礼仪之邦轻易不会釆用这种作法。

蒙古族好釆用斩草除根做法,灭西夏时杀死很多西夏人,成吉思汗在耶律楚材和丘处机劝说下都改变了野蛮屠杀作法。清朝和准噶尔部多次作战,乾隆皇帝对准噶尔部进行杀戮,这属于特例。

朱元璋为何放任元顺帝逃走,不选择斩草除根呢

元顺帝北逃一事,很多言论指向朱元璋“天命归我”的魄力,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这些论调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朱元璋放虎归山完全是因为明军不具备追击穷寇的能力,或者说朱元璋受到的威胁太多,形势不允许他继续追击元顺帝。

事实上朱元璋进行了两次北伐,第一次是将元顺帝赶出元大都,第二次是将元顺帝赶出元上都开平,两次北伐都让元顺帝成功北逃。我们在讨论朱元璋放虎归山时,焦点聚集在第一次北伐上。1367年10月,朱元璋开始以南京为起点进行北伐,战前发布的《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个口号根本就没有扩张意愿,宗旨就是要拿回汉人固有的土地。在战略方针上也是根本就没有考虑跨过长城: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明史》

朱元璋的战略思想很大胆,明军步兵也是非常争气的,四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山东闪击战的全面胜利,战果是俘虏元军3.2万余、收缴马匹1.6万余、粮食59.7万余石、盐5.37万余引、布绢8.07万余匹。有了这一次的收获,明军势如破竹,五个月后一路攻向元大都,元顺帝弃城逃跑,这标志着元朝灭亡,此后的元朝残余就在史学界被称为北元。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徐达、常遇春的表现有些“怪异”,即明军抵达通州时停留了七天,此地距离元大都只不过两天路程,待明军抵达元大都时,元顺帝已经成功逃跑,由此可见元顺帝是被故意放跑的。徐达本人万万不可能贻误战机,此事据《明史》记载,徐达在汴梁时就请示过朱元璋,问到顺帝北逃该当如何,朱元璋的指示便是驱赶至塞外即可。所以徐达攻克元大都后并未乘胜追击,也是奉了朱元璋的最高指示。

那么朱元璋为何做出这种指示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元顺帝毕竟是元朝皇帝,当时山西、辽东两线都在元朝手里,而且山西的10万元军战斗力极强。明军虽在西线有所遏制,元顺帝虽然“香”,但他也是东西两头勤王之师的绝对风向标,鱼死网破对于明军来说并不划算。

其实在北伐前,常遇春就提出过直捣黄龙,擒杀元顺帝的战略勾思。朱元璋反对的理由就是考虑了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政治倾向、军事实力。朱元璋认为直捣元大都会让明军陷入攻坚战的被动,首先是这座坚城不好打;其次是东西两翼的元军随时可能形成对元大都的钳型支援;再次就是明军战线过长,补给上不允许打持久的攻坚战。由朱元璋的这个考虑可以看出,元顺帝能弃城逃跑算是最佳结果了,即减少了明军攻坚的损耗,又打破了北方的战略格局,随着明军对华北地区的征服,辽东与山陕失去了联系,这为明军后来的各个击破提供了条件。

“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明史》

那么明军攻克大都后,朱元璋为何又不让追击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形势不允许。元顺帝北逃时,北元的实力还不可小觑,元顺帝逃往上都开平后的形势对明军而言无法追击。开平后方是元朝时期的岭北行省,即蒙古大草原;开平左侧是木华黎后裔纳哈出控制的辽阳行省;开平右侧是军阀李思齐、张思道占据的陕西行省、甘肃行省(出潼关即可截断明军)。

若放大至全局,明军的北伐路线偏向正北,而中华大地上的西南地区保留着元梁王集团,这是忽必烈第五子的后裔,是元顺帝的坚决支持者。山西地区又是元末名将王保保的十万精兵,他据守太行山两侧,对明军华北后方的威胁很大。1369年,北元还主动出击明朝控制的北平,这说明北元在北方的战略姿态是高于明军的,当时也速也是调动了辽东的4万精骑,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