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灭绝的可怕古生物(十大灭绝的可怕古生物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十大灭绝的可怕古生物

十大灭绝的可怕古生物有恐手龙、梅尔维尔鲸、奇虾、泰坦蟒、广翅鲎、布龙度蝎、远古蜈蚣、邓氏鱼、恐象、恐鳄。
1、恐手龙唯一的化石是一双手臂,有人说它是用来撕碎大型恐龙的,还可以被当做防御的武器,是灭绝的可怕的古生物之一。
2、梅尔维尔鲸是生存在海洋的掠食者,它可以捕食更为强悍的猎物,甚至是比自身体型更大的鲸类,它的长度可以达到17米,体重在65吨,是非常可怕的生物。
3、奇虾是寒武纪时期的古生物,是当时体型最大的生物种类,它的体长可以达到2米,嘴的大小超过25厘米,是一种肉食类的生物。
4、泰坦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的体长可以达到12米,体重超过1吨,这已经足矣说明它的可怕之处。
5、广翅鲎,传说中的克拉肯怪兽就是以广翅鲎为原型设计的,它可以让一切上古时代的生物叫板,是非常恐惧的。
6、布龙度蝎又称为雷蝎,是在水中生存的一种蝎子,它的体长很长,是当时水中掠食者之一。
7、远古蜈蚣是体长可以达到3米的大家伙,在3亿年前就已经灭绝了,不然这种大虫子生存到现在岂不是极其恐怖。
8、邓氏鱼是有史以来生活在海洋中最可怕的生物之一,它有一张盔甲脸,很有可能是历史上最强烈的动物咬伤最厉害的生物。
9、恐象不仅体型巨大,还有一对长着长牙的下巴,它成为有史以来在地球上行走最大的哺乳型动物。
10、恐鳄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东部海岸地区,它是史上出现最大型的鳄类,会以小型的恐龙作为食物。

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 揭晓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

泥盆纪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元,又被称为“鱼类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海洋河湖中,游荡着不计其数的鱼形动物, 鲨鱼 和肺鱼都诞生于这个时代,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揭晓十大泥盆纪最恐怖的生物,到底是谁当时最可怕的存在?以及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分析。

泥盆纪地质时代名片

地球名片:

起止时间:4.2亿年前 – 3.6亿年前

持续时间:6千万年

泥盆纪大灭绝动物比例:72%

泥盆纪十大 恐怖生物 邓氏鱼、海纳螈、含肺鱼、提塔利克鱼、恐鱼、腔棘鱼、房角石、陆地杀手蝎、雷蝎、胸脊鲨(梳理排名不分先后)

邓氏鱼-名副其实的泥盆纪霸主生物

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主宰海洋的不是大白鲨,而是身型如公车的巨大邓氏鱼。这种史前巨鱼血盆大口一张,即使最凶猛的大白鲨也只能退避三舍。

邓氏鱼属盾皮鱼纲,全身有盾甲包覆。芝加哥大学研究员安德森及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卫斯尼利用电脑模拟邓氏鱼的头骨,发现这种巨鱼在史前海洋呼风唤雨不是没有原因。

它的头部肌肉相当发达,与关节协调度绝佳,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内瞬间咬合,威力惊人,产生的强大吸力让倒楣的猎物只有乖乖送死的份儿。邓氏鱼满嘴的锐牙也是它的致命武器,这种鱼类的牙齿撕咬力是人类目前所知最为凶猛的海洋生物。

它的牙齿在闭合的一瞬间,所有的力量都会聚合在牙齿前端极小的区域内,每平方厘米可以产生高达5600公斤的撕咬力。在一般情况下,一名体重63公斤的女性,当她脚穿鞋根为0.5厘米的高根鞋踩住丈夫的脚上时,产生的压力为127公斤每平方厘米。

在目前仍然活着的生物中,美洲鳄的撕咬力最为强大,可以达到963公斤,但这与邓氏鱼比起来则显得根本不足一提。而另外一些动物,如人的牙齿撕咬力为77公斤,狗的撕咬力则只有57公斤。

不过,邓氏鱼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牙齿,而以相互绞合的长条嶙峋状的刃片代替,几乎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海洋生物。邓氏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吃起东西来也是六亲不认,它进食吃鱼类、胸脊鲨,甚至自己的亲属同类都不放过,简直是伤心病狂。下一页更多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等你来揭开。

海纳螈

海纳螈是由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平均体长1.5米左右,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它们可以在陆地上迁徙,也可以在水中躲避捕食者。

海纳螈又被称为海纳的走兽,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肉食四足动物,它是恐龙出现之前的生物,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它成了水陆两栖动物,并有了肺部,之前是由海底的一种鱼类演变而来的。海纳螈有着扁扁的头,经过长期进化已经变得很峰利的牙齿,还有着像人类一样有记忆功能的大脑,也有着像陆地动物一样呼吸的肺,用来共及全身循环系统所需的氧气。像鱼一样的鳍已经被发达的四肢所取代,就是这样的动物,是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中被怀疑为人类祖先的第二物种。

这些古老的水岸两栖生物被认为是自肉鳍鱼纲生物所演化而来;鳍演化成肉状四肢,而鳔演化为肺。然而没有足够的化石证据可以确认海纳螈是否是其后所有陆上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目前发现的海纳螈近亲有同属两栖动物的鱼石螈、棘螈等。

含肺鱼

含肺鱼是一种史前的掠食性鱼类,生存于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它们长约4米及重达2吨。其骨骼显示它们的鳍很强壮,有可能可以走到陆地上,并吃掉陆地生物。

含肺鱼拥有非常发达的肺部,即使在没有水的环境下,依旧能够生存很长的时间,再加上鱼鳍相当发达,有强健的肌肉,就像是它的腿一样。但虽然他很强大,但依然不是邓氏鱼的对手。

提塔利克鱼-被怀疑是人类祖先

提塔利克鱼与同期的其它捕食性动物一样,体型较大,小的能有3英尺(约0.9米)长,而较大的提塔利克鱼则能长到9英尺(约2.7米)。它们长有一排用于捕食的牙齿,头部扁平,眼睛长在头顶,这些都有点像我们今天的鳄鱼。

提塔利克鱼头顶上方还有呼吸用的气孔结构,显示它们拥有功能跟腮一样的肺。提塔利克鱼的鳍已拥有原始的腕骨和简单的趾骨。这些骨头虽然无法和今天的四足动物那样具有行走功能,但还是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和进行身体移动。

提塔利克鱼分类上属于肉鳍鱼纲,现代与提塔利克鱼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同样历史非常古老的腔棘鱼和肺鱼。

有人提出我们人类是提塔利克鱼的直接后代,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确切的答案,还有待科学家及我们做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恐鱼-远古海洋霸主鱼

泥盆纪时曾盛极一时的霸主鱼之一,恐鱼属于泥盆纪常见的盾皮鱼类,是当时这片水域的顶级掠食者。它的头部和胸部包裹有一层坚硬的骨甲,口中锋利的骨板霸气外露。

3.6亿年前的古海洋中,身长10米的恐鱼是一个巨无霸。它的头和躯干的前部都披有厚重的“甲胄”,甲胄长度可达3米。上下颌强壮的骨板,形成了剪刀式的锐利刀刃。凡是被恐鱼捕捉到的其他鱼类,都很难逃脱被吃掉的厄运。

腔棘鱼-一夫一妻制的鱼

腔棘鱼最初出现于泥盆纪中期,,曾经被认为在6000万年前已经灭绝,然而于1938年一个渔网却捕到一只活的腔棘鱼。这种鱼使用它们的奇怪的鳍在海底行走。腔棘鱼现在又给人们一个惊奇:每次繁殖时是一夫一妻制,对鱼类这是极不寻常的。

腔棘鱼通常生活在水深大于100米处。腔棘鱼喜居印度洋深处条件稳定的区域,白天藏在洞里,晚上捕食。

腔棘鱼和其他鱼类不太一样,腔棘鱼具有像四肢一样的鳍,因此,古生物学家怀疑腔棘鱼是陆生四足类的祖先。另外,腔棘鱼也是现存生物中,曾与恐龙分别横行水中与陆上的生物,由腔棘鱼的一些生理和生态行为的模式,可能帮助人们推测恐龙时代一些生态环境,因此当发现腔棘鱼时,科学界为之疯狂。

腔棘鱼在4亿年前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没有变化。令人惊讶的是,雌性在孕育后代中投入大量的精力。雌性可能怀孕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动物王国中相当罕见。然后完全成型的鱼苗以约500克体重来到世界。怀孕末期雌性非常重,一条怀孕雌鱼甚至近100公斤。还有一点尤其令人惊讶。经过检查发现,雌鱼只与一条雄鱼交配

微信